這句話對還是不對呢?
確實,會有少數人因為重倉踩對風格在短時間大賺特賺。
但在我看來,這句話會讓絕大多數人血虧。
大家看到的大賺特賺的人屬于極少數幸運的賭徒,而大家忽視了,更多的賭徒被淘汰出局了。
追熱點從來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我在市場這么多年,見證了很多財經博主的沉浮。
十幾年來,有些博主在短期內聲名大噪,為啥?因為他們的持倉非常集中。那么就可能短期內因為運氣好,猜對了風格,所以業(yè)績大增。
但十幾年下來,大半的博主早就消失不見了。
別的不說,就說2019年到2021年的明星基金經理們,現在活成什么樣了?
而真正值得信賴的基金經理,不是那些跑得快的人,而是那些走得穩(wěn)的人。
只不過,過去基金的考核制度決定了這些基金經理必須要去比短期誰跑得快。
一、選什么專業(yè)?
這不高考剛結束嗎?
每年這個時候,考生和家長都會為選專業(yè)苦惱。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選到未來很火的專業(yè)。
但多年后回頭看看當初的選擇,其實基本上就是靠猜。
我當初選專業(yè)的時候,莫名其妙的選了生物學。
當時一聽,覺得很高大上啊,而且還是尖端科學。有些專家還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畢業(yè)后,才發(fā)現,原來這是一個天坑專業(yè),就業(yè)非常困難。
我爸媽當時勸我選土木工程。
確實,在我2009年畢業(yè)的時候,土木工程絕對很好找工作。但現在呢?比天坑還天坑!
比較逗比的是,張雪峰在2020年力薦土木工程,結果翻車了。
你看,所謂的填志愿導師也沒有那么靠譜吧。
2011年,有專業(yè)咨詢公司將計算機科學列入紅牌專業(yè),因為失業(yè)量較大、就業(yè)率較低、且薪資較低。
后來被啪啪打臉。
而現在很多人都往計算機科學里面擠。
那么等到畢業(yè)的時候,會不會人才過剩呢?
最近,看到微軟計劃裁撤數千人,為啥?
因為AI革命會導致大量的人才被取代。
幾年后,誰知道社會對計算機專業(yè)的人才需求到底有多少呢。
對了,當年張一鳴也因為那幾句“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報考了南開的生物系。
只不過,他很幸運,因為南開生物系沒要他。把他調劑到了微電子。后來張一鳴在大二下學期轉專業(yè)去了計算機科學。
很多時候,壞事變成了好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最近我還看到有個網友寫了自己的經歷。
他花100萬,買了葛蘭的基金。結果虧了一半。
他不停的罵葛蘭,但后來他居然感謝葛蘭了。
為啥呢?
因為他買了葛蘭的基金,所以后來準備買房時,資金不夠,沒買成。
如果當時買了房的話,會虧兩三百萬。(算上未來的利息,虧損的數字就更大了)
在選專業(yè)上,大多數人都只能靠猜,更何況是在股市里押注短期熱點呢?
二、未來比的是組合技能
我經常都跟我社群的小伙伴說:要用組合思維看待自己的投資。
然而,大多數人并沒有這樣的思維。
我們用選專業(yè)這件事來類比吧。
為啥大家這么在意選對專業(yè)呢?
因為人們想一勞永逸嘛。妄想選對專業(yè)后,一輩子吃穿不愁。
但你仔細想想,這個概率有多高?
難不成你還想用一套技能包打一生啊?
面對現實吧,任何人在畢業(yè)后,都會發(fā)現單一技能根本就沒有優(yōu)勢。
單一技能一旦遇到行業(yè)發(fā)生變化,幾乎肯定就會失業(yè)。
而那些擁有組合技能的人,往往都很吃香。
比如,英語專業(yè)其實已經嚴重供過于求了,但如果你既精通英語,又懂法務,那就不一樣了。這就是稀缺人才。
再比如,沃茲尼亞克精通技術,喬布斯擅長設計。這就是一個很棒的組合。如果你既懂技術,又有藝術上的審美,也是稀缺人才。
我個人也是致力于打造組合技能。
比如,我會點投資,也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作,還會一些大眾心理學和傳播學,工作的時候還做過營銷、銷售和策劃。沒事還愛看各個學科的書籍。
把這些技能組合起來,就總能閃耀點光芒出來。
雖然說,也有專才做得非常成功,但這畢竟是少數,而且未來會越來越少,因為世界變化越來越快。
我們的競爭對手很可能不是同行,而是別的行業(yè)的跨界打擊。
人們總是記住那些憑借單一技能做成大事的人,這就跟投資者集中投資是一樣的。
業(yè)績會非常亮眼,但我們還要考慮概率,畢竟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
要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并且用適合普通人的方式去應對未來。
說回投資,適度分散的組合投資更適合普通人。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普通人。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巴菲特,那就另當別論。
雖然市場往往都是結構化行情,但這只是說,行業(yè)和板塊間是輪動上漲。
比如,科技先漲,然后消費漲,后面是周期股漲,接著是消費股漲。
順序是很難預測的。
但別忘了,回頭看,大部分行業(yè)都在不斷創(chuàng)新高。
那么,我們適度分散后,雖然業(yè)績不會有短期的爆發(fā)力,但長期下來并不會太差。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啞鈴策略,也就是一半紅利,一半科技。
這也是一種組合技能的思維方式。
一旦我們用組合技能的思維去應對市場,就會更加從容,不會總想著去全倉押對結構性行情。
我們也會更加有耐心,不會因為短期押錯方向而影響情緒。
當然,每個人的組合技能可能都是不同的,這需要我們自己進行搭配。
當你不再眼紅別人的短期收益時,才是成熟的起步。
三、未來比的是糾錯能力
對于未來,咱們都是事后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比如,讓你預測一家企業(yè)未來十年的經營,這就純屬于沒事找事。
2021年到現在才4年,你看怎么白酒的邏輯一下子就變了?
別看現在泡泡瑪特很火,說不定明年年輕人突然就不追捧了。畢竟年輕人喜好變化是很快的。
還記不記得之前流行的天價喬丹鞋?
即便我們能力超群,最多也就能把握未來一年的變化。
因此,我們不需要精準的看清企業(yè)的未來,我們對企業(yè)和行業(yè),甚至經濟的觀點都是要隨著時間不短修正的。
世界是動態(tài)的,我們的觀點也應該動態(tài)調整。
如果發(fā)現邏輯變了,立刻糾錯就行了。
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的DNA能高效的復制。
復制的重要前提是:不能出錯。
一旦出錯,就可能癌變。
但完全不出錯,可能嗎?
絕對不可能,實際上DNA復制的錯誤率是千分之一,可別小看千分之一的錯誤率。
要知道人類基因組中有約為31.6億個堿基對,即31.6×2=63.2億個堿基,那么人類基因組復制一次產生的錯誤個數=632萬個。
這就非常恐怖,錯誤這么多,得癌癥的概率就極高。
但實際上,我們得癌癥的概率并不高,為啥呢?
因為我們人體在復制DNA時有自我糾錯能力,它會一邊復制一邊檢查,發(fā)現錯了就立馬糾錯。
這就使得錯誤率降低到了1/1000000000,那么人類基因組復制一次產生的錯誤個數就降低到了6.21個。
為啥隨著年齡增加,得癌癥的概率就增加呢?
因為基因組復制的次數增加了啊。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而已。
所以不要總是擔心致癌物,正常人得癌癥的概率主要就跟復制的次數有關。
咱們做投資也一樣,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糾錯,防止持倉出現“癌變”。
咱們的人生也同樣如此,你怎么可能指望靠一個技能走完一生呢?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糾錯的過程。
四、追熱點不是好事
人們總想追到未來的熱點,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
這是一種妄想自己有預測未來的能力。
當我們認為未來可以被預測時,就不會去想如何應對未來。
未來總是有很多種可能,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各種可能上進行合理的下注。
并且根據事態(tài)的變化,隨時調整下注的比例。
投資如此,人生也如此。
只不過,投資上的下注要簡單得多(雖然對于大部分人依然很難),給人生的下注則更難一些。
在給人生下注時,多考慮自己喜歡的和擅長。
只有你喜歡和擅長,你才會沉下心去積累和沉淀,才更容易做到最好。
如果你是為了錢下注,大多數情況下,你的輸贏只有交給運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