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I大模型與智能體的糾纏
一句“幫我賺錢”,AI智能體自主搜索征稿信息、撰寫稿件、投稿收取稿費,人類只需坐等收入到賬。
2025年3月,當智譜CEO張鵬演示AutoGLM“沉思”智能體完成復雜賺錢任務時,AI技術的能力邊界再次被打破。這個能思考10分鐘、不斷自我修正的智能體,代表人工智能正從語言理解邁向自主行動的新紀元。
而在同一時期,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仿真小女孩“通通”在體感溫度升高時,自主完成脫鞋、踩沙發、墊靠墊、取遙控器、開空調等一系列動作。
“通通”(右一)在仿真環境中和其他智能體互動。(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供圖)
AI智能體與傳統大模型之間的界限從未如此清晰,也從未如此交融。當大模型生成完美的旅行攻略時,智能體已預訂好機票、酒店,并因暴雨主動調整行程——前者是知識庫,后者是執行者。
當然,AI智能體的發展也非一步到位,早期的AutoGPT框架初步實現任務分解能力;OpenAI的GPTs自定義助手增強了個性化定制;如今端側部署的個人智能體實現了隱私保護與實時響應的結合。簡單來說就是當用戶詢問“如何制作拿鐵咖啡”時,大模型會詳細描述步驟,而智能體會實際操作咖啡機完成制作。
而當市場還在爭論Agent概念時,智譜低調上線了一款定位“企業級超級助手”的產品。當它帶著“交付導向、記憶機制、無縫嵌入”三大宣言殺入戰場后,真能扮演好“執行者”的角色嗎?
02
從“工具”到“同事”的智譜CoCo
不同于前面推出的AutoGLM“沉思”,CoCo目前僅推出網頁版,初次登錄CoCo的界面(www.zhipuai.cn),用戶會遭遇一場“角色面試”——自我介紹輸入框要求你闡明職位、職責甚至工作偏好。這并非形式主義,而是記憶機制的初始化。
完成后跳轉到主界面,可以看到CoCo會針對用戶剛才填寫的個人自我介紹,主動生成一些提問。
實測中,當我們將測試賬號身份設定為“科技媒體編輯”,CoCo會在主頁中主動彈出“需要了解國內AI應用的最新動態,能否推薦一些”的提示,這種預判源于CoCo獨特的記憶架構——用戶可配置短期記憶(如臨時項目需求)或永久記憶(如崗位核心職責),系統自動關聯企業知識庫實現精準召回,進而帶給用戶一對一的“助手”服務。
這個設定非常重要,作為全球首個“有記憶”的Agent,CoCo通過學習員工職能屬性、項目歷史等數據,形成動態更新的個人畫像。當市場營銷專員與財務總監發起同一指令“分析Q3數據”,前者可能收到消費者畫像報告,后者則優先獲得財務風險評估——這正是CoCo被譽為“數字秘書”的關鍵。
接下來我們嘗試在對話框輸入“《電腦報》編輯團隊將在6月底對‘拾夢貓動漫’進行專訪,請規劃報道計劃”的指令,CoCo會完整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流程,并形成可任務規劃,提醒用戶是否修改或直接點擊確認規劃,整個流程就如同有真的編輯助力在同筆者交互一般。
點擊“確認規劃”后,CoCo就會根據剛才的規劃內容一步一步地調用各種工具完成任務了。CoCo在工作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當“甩手掌柜”偷懶了,其每完成規劃清單上的一件事情,就會在相應項上畫√表示已完成,相當省心。合計八項任務,CoCo花費了10分鐘左右的時間為我們完成規劃,其最終生成一個html形式的內容文件。
無論是公司背調還是作品評析,CoCo就如同一位稱職的助手,為我們整理好了所有的內容且標注了來源,相當不錯,當然,如果在生成內容里面多一些圖片元素或可選擇生成PPT形式的策劃方案,會更方便公司同事間交流一些。
而除生成內容外,閱讀內容也是CoCo的一大技能。在模仿招聘場景的測試中,我們輸入“招聘AI領域助理編輯”需求。CoCo不僅輸出崗位說明書,更從10份虛擬簡歷中篩選出3名最優人選,判斷依據包括“曾運營科技類公眾號”“熟練使用GPT工具”等細節。
02
“一人即是團隊”時代
知識庫成標配
針對重復性任務,CoCo支持將高頻操作(如新品文案生成、月度財報分析)封裝為可復用的“MCP小應用”。在CoCo界面左側的工具欄中,用戶不僅可以創建智能體,更可以進入CoCo準備好的應用門戶/工具集,用戶完全可以憑借這些工具,打造獨屬自己的AI智能體。
不過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知識庫”功能明顯更好用一些。智譜目前直接將CoCo的知識庫分為“官方”和“我的”兩個類別,用戶可在“我的”界面下,新建屬于自己的知識庫,支持用戶上傳txt/docx/pdf/pptx等主流格式文件到知識庫中。
知識庫作為AI時代的黃金賽道,CoCo這樣定位企業應用的智能體產品,提前布局該賽道并不意外,畢竟企業用戶本身對知識庫產品就有剛需,只不過從實測來看,其知識庫并未進一步細分,官方推薦的公開知識庫偏少,也暫未涉及類似“關注”選項,更沒有像騰訊ima一樣讓知識庫同交互界面進行融合。
當然,CoCo好的地方是將知識庫同數據庫做了區隔,用戶可以在“我的CoCo”配置中設置為可被CoCo自主調度的數據表資源,由CoCo執行數據CRUD操作,只是在功能上少了一些團隊意識。
從這一塊的體驗也可以看出,CoCo在企業辦公上有了初步的布局,但在功能細分設計上,卻少了一些團隊協作的模塊,這或許同當下CoCo僅處于內測邀請階段有關。只不過單從體驗和功能實現上看,CoCo其實很難同當下豆包、DeepSeek拉開距離,畢竟當用戶提示詞相對明確時,DeepSeek其實也是可以為我們生成各種計劃、方案的,且豆包同樣擁有自己的“智能體”廣場,單純的AIGC內容生成與處理,恐怕很難讓CoCo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02
點評
AI Agent的“有用”時代已至
隨著CoCo等產品持續進化,“一人獨角獸公司”正成為可能——人類負責戰略與創造,Agent接管執行與交付。只不過從CoCo實際體驗來看,其離“走進物理世界的智能體”還有些距離,其功能更多還是基于AI大模型功能的整合與優化,生產力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