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考場外站滿了家長。
眾多家長中,子翔媽媽的表情很復雜,一方面,她為兒子的成長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又擔心兒子會有壓力。
跟別的孩子不同,在進考場前,子翔媽媽特意給兒子嘴巴封上膠帶。
還叮囑好幾遍:“千萬別說話,忍一個小時就過去了,聽明白了嗎?”
這一幕,很多人看了迷惑,想不明白為什么要給孩子封口?
背后的原因,讓人心酸。
01
子翔出生后,父母就發現,他跟別的孩子不同。
別的孩子4個月,就會咯咯笑,七八個月就能跟著父母牙牙學語。
但他似乎反應很慢,除非父母撓咯吱窩,他才會笑笑,別的時候都不會看你,也不會跟你互動。
3歲的時候,子翔確診自閉癥。
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送他去做康復訓練,子翔的情況算好的,只用了3年,就恢復了很多,能夠正常上學了。
有人可能會問,自閉癥的孩子學習能跟得上嗎?
這一點完全不用擔心,自閉癥是不善于跟人交流,并不是智商有問題。
有的自閉癥孩子會有偏科現象,但會在某個領域,擁有杰出的成績。
子翔也沒讓父母失望,他在上一年級的時候,還是班里的前三名,學習不用父母操心。
就這樣,他一路上到了初中畢業,也迎來了中考。
為什么媽媽要給他嘴巴封膠帶?
是害怕他在考試時說話,有時他是控制不住的,但如果不小心說出答案,會影響別的同學考試。
媽媽用膠帶封住他嘴巴,也是不得已,是為了讓孩子能順利完成考試。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只有父母,才會如此深愛孩子,考慮到每一個細節。
02
子翔的情況并不是個例。
南京有個女孩叫安安,也是自閉癥,她學習一般,但對音樂有敏銳的感觸力。
鋼琴彈得很好,只有一點,就是控制不住會哼唱。
考級的時候,母親為了她能更好地發揮,就提前三個月訓練她,咬住軟木塞抑制發聲。
剛開始,安安很難接受,咬不了一分鐘,就會吐出來,覺得很難受,甚至會發脾氣。
母親也沒別的辦法,就耐心地陪伴,等女兒發泄情緒后,再耐心講道理,并且跟女兒一起訓練。
最終,安安以全場最高分通過考試。
很多人給她鼓掌,覺得安安很有天賦,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的成績背后,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艱辛,嘴角的輕微淤青,是數月無聲訓練的見證。
還有廣州的小凡,也是自閉癥,但他對科技特別感興趣。
從小,他就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用各種模具做造型,能一連玩幾個小時。
有次他帶著自己做的模型去比賽,本來很有希望獲獎,但他在賽場自言自語,導致因違規失去了資格。
回來后,小凡情緒低落,父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他就給兒子設計了一個特質的口罩, 內側縫有壓力傳感器,一旦檢測到聲帶振動,便會輕微震動提醒。
戴上這個口罩,小凡慢慢學會了控制,也能夠獨立參加活動了。
03
生活中,患自閉癥的小孩不少。
這些孩子,也被稱作星星的孩子,他們其實很聰明,很多在藝術方面有天賦,但需要父母很耐心地引導。
就如子翔,讀書這么多年,家里墻壁上貼滿了獎狀,但媽媽并沒有打算讓他考大學。
比起考大學,更重要的是讓他學會生活技能。
子翔媽媽的心態很好,她坦言絕不逼孩子學習,讀書的事順其自然。
她希望能培養孩子融入同齡人,為了做到這一點,子翔媽媽花了很多心思。
比如入學的時候,她會跟老師溝通,講了孩子的情況,這樣老師和同學會格外關照,避免孩子被霸凌。
節日的時候,子翔媽媽會買很多零食,送到孩子的班級,讓同學們一起吃,感謝大家對子翔的包容和幫助。
學期結束,也會讓孩子給老師送花,并且鼓勵孩子表達感恩。
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子翔的情況,但沒人會欺負他,他也因為大家的一視同仁,慢慢融入了集體。
看到子翔對老師笑著說“謝謝”,媽媽淚目了,坦言等這一天,真的等很久了。
說實話,真的很感動,這才是母愛的偉大之處。
聰明的孩子是來報恩的,自閉癥孩子是來磨練父母的修行,他們雖然不愛說話,其實心里什么都知道,父母的耐心,他們也都看在眼里。
只是在得到結果前,父母需要付出得太多太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