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摩熵咨詢《2024年醫藥企業綜合實力排行榜》,國內CRO企業呈現清晰梯隊格局:藥明生物、康龍化成、泰格醫藥、昭衍新藥、陽光諾和組成第一梯隊;益諾思、金斯瑞生物、畢得醫藥、普蕊斯、方達控股位列第二梯隊;諾思格、博濟醫藥、藥康生物、美迪西、睿智醫藥歸屬第三梯隊。
近期創新藥行情持續升溫,海外BD合作成為市場焦點。在此背景下,作為創新藥產業鏈核心環節的CRO行業,尤其是聚焦國內市場的企業,能否乘勢企穩回升?答案是肯定的。
政策紅利與行業復蘇動力
Guide View
2025 年,創新藥市場呈現回暖態勢,政策、資本、臨床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行業發展。國家藥監局擬將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時限從 60 日大幅縮短至 30 日,重點扶持兒童藥、罕見病藥物及全球同步研發項目,這一舉措為新藥加速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
圖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在此政策紅利下,CRO 行業積極響應,頭部企業重組團隊以適配新的 30 日標準,某知名龍頭企業甚至新增 300 名快速響應專員;資本層面,PE/VC 對兒科用藥的投資熱情高漲,2025 年第二季度融資額同比激增 217%;臨床資源方面,北京、上海的 GCP 中心也啟動 “30 日通道專用病床” 預留機制,全方位助力創新藥研發進程。
市場環境的轉變也頗為顯著。一級市場重新活躍,License-out 交易頻繁,二級市場回歸理性,更加關注臨床數據與出海表現。從全球視角看,GLP-1 為首的多肽藥領域、腫瘤領域的 ADC 藥物,以及持續爆發的雙抗藥物成為創新藥發展的核心技術方向,藥明系在這些細分領域的全球競爭力顯著提升,訂單和收入增長遠超小分子和單抗藥物時代。與此同時,多肽藥 CDMO 和 ADC CDMO 領域的二線公司也逐步釋放產能,受益于行業景氣與下游 biotech 的差異化需求。
不同類型的醫藥外包公司發展邏輯各有側重。以美迪西、泰格醫藥等專注國內業務的 CRO 公司,其發展與國內創新藥行業景氣度緊密相連;而以出海為主的 CDMO/CMO 公司,則更多受全球市場細分領域景氣度影響。
整體而言,CXO 行業景氣度直接取決于創新藥行業的研發強度,而創新藥公司的研發資金主要來源于一 / 二級市場融資、產品商業化銷售及 BD 授權收入,尤其是首付款收入,這些資金支撐著行業持續創新與發展。
睿智醫藥:困境反轉的樣本觀察
Guide View
在醫藥 CRO 行業的發展歷程中,睿智醫藥的跌宕起伏堪稱一部極具戲劇性的商業敘事。這家曾與藥明康德齊名的老牌企業,因內部動蕩與戰略失策,在行業黃金發展期逐漸隕落,淪為資本市場邊緣標的。
圖源:睿智醫藥
其市值長期在數十億元徘徊,股價不足 10 元 / 股,與頭部企業動輒千億市值的差距,折射出業績持續低迷的困境 ——2019 年其 CXO 業務營收僅為藥明康德的十分之一,2021-2023 年更是連續三年虧損,扣非凈利潤從 - 4.22 億元擴大至 - 9.11 億元,經營頹勢盡顯。
管理層的持續動蕩是睿智醫藥衰落的核心誘因。2018 年借殼量子高科上市時,管理層融合矛盾已悄然埋下隱患。2021 年初,靈魂人物惠欣的離場成為轉折點,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暴跌 435%,股價隨之大幅下挫;同年,主導并購的胡瑞連因職務侵占罪被刑拘,后續與實控人圍繞控制權的訴訟持續至 2024 年,期間戰略規劃陷入停滯。頻繁的管理層更迭導致藥代部門等核心團隊流失,內部管理陷入混亂,為企業發展蒙上陰影。
業務層面的戰略失誤同樣致命。在 CRO 行業從 “賣服務” 向 “建平臺” 轉型的關鍵期,睿智醫藥未能把握機遇。早年對大分子領域的前瞻布局因研發投入分散、執行效率低下而收效甚微,與藥明生物同期超 10 億元的研發投入形成鮮明對比;2022 年起,公司接連剝離小分子 CDMO 與益生元業務,導致主營業務規模較 2018 年縮水超 50%,化學與大分子業務收入分別下滑 18% 和 12%,徹底錯失行業高速發展期。
然而,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總在不經意間上演反轉。近期,睿智醫藥在無重大利好的情況下,股價連續漲停,市值飆升至 50 億區間。這一異常表現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深入剖析其背后動因,或源于三重因素疊加:其一,5 月底行業整體回暖帶動板塊普漲;其二,2025 年一季度業績實現扭虧為盈,營收同比增長 11.37%,凈利潤增長 126.09%,釋放出基本面改善信號;其三,公司因布局 GLP-1 與 ADC 概念,作為低市值標的吸引資金炒作。事實上,2024 年公司扣非歸母凈利潤已同比減虧 74.36%,虧損收窄趨勢明顯。
睿智醫藥2025 年一季度業績 | 圖源:睿智醫藥
胡瑞連的回歸與實控人變更,成為睿智醫藥戰略重啟的關鍵信號。2025 年 5 月,胡瑞連正式成為控股股東。
睿智醫藥采取 “追趕式” 突圍策略:在 ADC 賽道加速布局,2024 年啟動整包項目并與頭部企業達成兩項合作;拓展多肽業務,聚焦 GLP-1 等前沿領域,團隊與訂單量同步增長;深耕海外市場,以美國波士頓為核心,營收貢獻超半數并逐步滲透歐洲市場。
盡管其布局較行業龍頭滯后 3-5 年,但憑借在 ADC 偶聯藥領域 15 年的技術沉淀、超萬批次的偶聯經驗,以及超兩千個 Linker-payload 的設計合成能力,已獲得多個整包項目訂單,30 余個 ADC/XDC 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階段,輕資產模式下的毛利率亦高于行業均值。
消息面上,6 月 11 日公司發布公告,擬以 6000 萬元轉讓參股公司生和堂 32.59% 股權,交易完成后將不再持有該公司股份,所獲資金將用于加大醫藥研發與生產等核心業務投入;同時,公司擬以 1500 萬元自有資金在廣州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圖源:睿智醫藥
但睿智醫藥能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困境反轉,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其短期股價爆發或為業績拐點、概念炒作與低市值的階段性共振,中長期發展則取決于 ADC/GLP-1 業務訂單落地速度、海外市場份額提升幅度,以及管理層戰略執行的連貫性。
即將到來的 2025 年第二季度成為關鍵觀察窗口,若無法實現扣非盈利或披露重大訂單,當前 50 億市值的估值合理性或將受到挑戰。在競爭白熱化的 CRO 行業,這家老牌企業能否穿越周期、重拾增長,最終仍需時間給出答案。三、臨床CRO的轉型路徑選擇。
臨床CRO的轉型路徑選擇
Guide View
在創新藥行業升溫與企業個體命運沉浮的交織下,CRO 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臨床 CRO 企業的轉型路徑選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課題。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同為第三梯隊的諾思格。
在經歷了三年行業寒冬后,臨床 CRO 領域終于迎來復蘇曙光,曾經依靠 “降本求生” 的企業開始逐步恢復擴張態勢。6 月 17 日,諾思格在投資者平臺回應資金使用規劃時透露,公司雖不會自主研發創新藥,但未來可能收購臨床試驗相關 CRO 企業,這一口風的轉變折射出行業風向的微妙變化。
圖源:諾思格官網
從業務擴張路徑來看,當前 CRO 企業的策略已與過去顯著不同。此前行業普遍追求縱向收購以實現產業鏈閉環,甚至涉足 CDMO、自持品種及自建商業化團隊,而如今橫向并購成為主流,企業更注重補強專業能力而非盲目追求業務多元化。
這種轉變源于過去兩年 CXO 行業 “降本” 的深刻調整,藥明康德關閉臨港工廠、持續優化人員結構等舉措,正是這一周期的典型縮影。進入 2024 年,隨著臨床試驗需求緩慢回升,行業逐步從收縮轉向擴張。
以泰格醫藥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早在 2009 年便開啟并購征程,通過整合數統、臨床前研究及區域中心等服務商,構建起覆蓋全球的臨床執行網絡,其從美斯達、BDM 到方達、圣蘇的收購軌跡,以及在東歐、東亞的臨床網絡布局,清晰展現出成熟的擴張路徑,最終確立國內第一梯隊的市場地位。
相比之下,成立于 2008 年的老牌 CRO 企業諾思格,近年來發展步伐相對滯后。2024 年公司營收 7.4 億元、凈利潤 1.4 億元,不僅被 2013 年成立的普蕊斯(2024 年收入 8.04 億元)超越,更因多次未如期履約遭客戶起訴,暴露業務能力短板。加之海外市場收入占比不足 12%,其市值較巔峰時期近乎腰斬至 44 億元。
圖源:普蕊斯
盡管如此,諾思格仍堅持克制的擴張策略,2016 年收購蘇州海科完善中心實驗室能力,后續成立艾科曼補充數據統計業務,2024 年并購上海衡領,始終圍繞臨床試驗主航道穩步推進,目前已與全球前 20 大藥企建立廣泛合作。
在當前行業環境下,CRO 企業的生存邏輯已愈發清晰:盲目拓寬業務邊界易陷入發展困境,唯有深耕主業、精準補強能力短板,憑借清晰的戰略定位與強大的執行能力,才能在市場波動中立足。盡管市場情緒有所回暖,但行業結構性調整仍在持續,唯有聚焦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方能在新一輪發展周期中實現長期存續。
結語
Guide View
當前CRO行業的復蘇由政策、資本、需求三重因素驅動,但企業命運取決于戰略定力與執行效率。睿智醫藥的扭虧嘗試與諾思格的橫向拓展,映射出不同資源稟賦企業的求生之道。在創新藥研發加速與全球化競爭背景下,唯有夯實專業壁壘、優化資源配置的企業,才能將行業東風轉化為持續增長動能。
參考來源:
[1]公司官網/網絡新聞
[2]龍談價值2023
[3]E藥資本界
[4]藥通社
[5]健識局
[6]藥時代
[7]中國基金報
[8]生物藥大時代
制作策劃
策劃:Whale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Whale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