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簡版)中商產業研究院 2025-06-23 08:42
中商情報網訊:目前,全球范圍內有高達135吉瓦的新海上風電產能等待開發利用,這一數字是當前55GW容量的驚人兩倍多,這意味著,海上風電行業即將迎來一場大規模的增長浪潮。
一、海上風電定義
海上風電是指在潮間帶、近海海域等主要區域建立風力發電場,并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使用離岸風力能源的方式。海上風電是重要的海洋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技術含量高、產業規模大的特點,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海上風機的支撐技術主要有底部固定式支撐和懸浮式支撐2類,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海上風電行業發展政策
近年來,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海上風電行業發展與創新,政策為海上風電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現狀
1.累計裝機容量
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高、不占用土地和適宜大規模開發的特點,是全球風電發展的最新前沿。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海上累計裝機容量4331萬千瓦,占全部累計裝機容量的7.7%。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地政府亦積極響應,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海上累計裝機容量將達5100萬千瓦。
數據來源:CWE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新增裝機容量
我國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和距離負荷中心較近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562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6.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新增裝機容量將達770萬千瓦。
數據來源:CWE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裝機結構
2024年,在新增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9.0MW及以下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占比約為42%,比2023年下降了約11.6個百分點;單機容量10MW及以上的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占比由2023年的46.4%提升到了2024年的58%,增長了約11.6個百分點;主要集中在10MW和13.6MW機型,新增占比分別為29.1%和17.9%,還有12MW(5.3%),13MW(3.2%),16MW(1.7%)和18MW(0.6%)。2024年新增吊裝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由2023年的16.5MW提升到18MW。
數據來源:CWE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競爭格局
2024年,共有7家整機制造企業有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其中,明陽智能新增裝機185臺,容量為175.7 萬千瓦,占比為31.3%,其次為金風科技、東方電氣、電氣風電、中船海裝、遠景能源和運達股份。
數據來源:CWE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4年底,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的整機企業有電氣風電和明陽智能,累計裝機容量占比分別為27.5%和26.4%;在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中,前5家整機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合計占比為91%,前10家整機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合計占比為99.7%。
數據來源:CWE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企業潛力排行榜
海上風電是指在潮間帶、近海海域等區域建立風力發電場將風能轉化為電能,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環保意識增強以及各國政策支持,海上風電憑借其資源豐富穩定、沿海電網接入條件好等優勢而興起,帶動了眾多海上風電企業投身于從開發設計、生產制造到施工建設、運維管理等產業鏈各環節,推動海上風電產業不斷發展。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海上風電行業重點企業
1.明陽智能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電站投資運營及智能管理業務。明陽智慧主要產品為風電機組制造、風電運營及風機運維、光伏高效電池片及組件、建筑光伏一體化、新能源電站EPC、配售電。
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04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母凈利潤3.02億元,同比下降0.66%。2024年主營產品包括風機及相關配件銷售、電站產品銷售、風電場發電,營收分別占整體的76.71%、10.28%、6.3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金風科技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風機制造、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以及水務等其他業務。金風科技的主要產品是風機及零部件銷售、風電服務、風電場開發。
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4.72億元,同比增長35.72%;實現歸母凈利潤5.68億元,同比增長70.57%。2024年主營產品包括風機及零部件銷售、風電場開發、風電服務,營收分別占整體的68.64%、19.14%、9.7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東方電氣
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開發、設計、制造、銷售先進的水電、火電、核電、風電、氣電、太陽能等發電成套設備,以及向全球能源運營商提供工程承包及服務等相關業務。
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5.48億元,同比增長9.93%;實現歸母凈利潤11.54億元,同比增長27.37%。2024年主營產品包括清潔高效能源裝備、可再生能源裝備、新興成長產業,營收分別占整體的40.69%、23.82%、16.00%。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電氣風電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風力發電設備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同時開展服務業務和風資源開發投資業務。電氣風電的主要產品是2.5MW到18MW全系列風電機組、陸上風電機組。
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64.18%;歸母凈利潤虧損1.87億元。2024年主營產品包括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提供服務、風電場發電,營收分別占整體的95.17%、3.31%、0.90%。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中船海裝
作為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風電核心平臺,中船海裝構建了"雙核三域"戰略框架——以寧波象山和山東東營為制造雙核,輻射長三角、渤海灣、北部灣三大海域。其核心優勢體現為:依托全球最大18MW機組技術搶占大功率制高點,通過自建碼頭與全鏈生產基地實現降本增效,并在浙江、廣西等平價項目中驗證了99.93%的高可靠性運行能力。未來將深化深遠海機組研發與"風電+氫儲"多能互補體系,強化產業鏈控制力。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海上風電行業發展前景
1.深遠海技術突破拓展資源邊界
漂浮式風電與超大型機組技術正突破近海資源瓶頸,開啟萬億級深遠海風能開發空間。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投運,實現100米以上水深風電自主開發;全球單機容量最大26兆瓦機組下線及16.6兆瓦漂浮式平臺投運,顯著提升深海發電效率與經濟性。此類技術推動開發場景從淺海向遠洋延伸,解決近岸海域飽和問題,為行業提供可持續增長的資源基礎。
2.產業鏈自主化筑牢安全底座
國產裝備制造與核心部件突破加速“卡脖子”環節替代。大功率風機、高壓輸電系統、動態海纜等關鍵技術國產化率超90%;三峽福建產業園等基地推動10MW+機組批量應用,降低運維成本30%。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不僅規避出口管制風險,更通過“研發-制造-運維”一體化閉環,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
3.“風電+”融合激活產業乘數效應
多能協同與跨產業融合催生新商業模式。山東試點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共生系統,提升海域經濟產出200%;綠電制氫、儲能模塊集成突破能源間歇性瓶頸,適配工業脫碳需求。這種融合模式不僅擴展收益渠道,更通過綠電認證(如歐盟碳關稅合規)增強國際市場溢價能力。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海上風電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