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令
法國著名哲學家保羅·維利里奧曾有一句名言,「透過擋風玻璃看到的一切,嚴格來說就是電影」——這是關于電影和由速度所代表的現代性之間關系最深刻的一句比喻。換句話說,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速度改變了我們理解現實的方式。生活中的這種速度,多半是由汽車賦予的,而最能代表現代人的觀看經驗,當然是由快速運動的畫格形成的電影。因此,擋風玻璃之前的景象,因為其運動、框定和速度感,正是日常生活的電影化。
《轟天大追擊》(1994)
電影與汽車的共生關系根植于它們幾乎同時誕生并得到普及的歷史事實,這二者從剛被發明出來開始,就一直有規律地和對方交匯、相互碰撞。早期的電影在汽車身上找到了一個充滿活力的主題,反過來,汽車也常常通過電影這一新興的媒介被介紹給公眾。這種共同進化塑造了彼此的語言和文化影響力,比如早期的電影運動鏡頭就是通過來將攝影機架在車輛上來實現的。
早期電影拍攝已熟練掌握對汽車的運用
一百多年后,我們早已習慣汽車出現在電影中,它常常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么說還不夠準確,因為對很多電影來說,汽車早已超越了作為一個道具。就像導演帕納·帕納西所說,汽車不是一個主題手段或者藝術選擇,它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它是許多電影事件得以發生的前提。
尤其是對現代動作電影來說,追車是和格斗并列的重要動作元素之一。
今天我們想來盤點汽車與銀幕的精彩結合,然而影史浩繁,這樣的盤點,怕是一年也做不完。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是,我們聚焦在一款車型上,介紹這款車型在若干經典電影中的精彩發揮。
誕生于1975年的BMW 3系,最合適不過。
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馳騁,專注提供一流駕駛體驗的3系,儼然成為了汽車市場運動及豪華領域的標桿車型。
在多部經典電影中,3系完美地充當了主角的座駕,助他們追蹤、遠行,在車流中如入無人之境。
誕生于1975年的初代3系(E21)
1. 史上最精彩的長途奔襲
上映于1994年的經典追車電影《轟天大追擊》就是一部最完美符合我們需要的電影,因為幾乎整部電影都圍繞追車展開。杰克闖入一輛由億萬富翁的女兒娜塔莉駕駛的BMW 325iS Coupé(1990年發布的E36),而娜塔莉因為不喜家庭的束縛,在逃跑的過程中,兩人互生情愫。
娜塔莉的紅色3系轎車出現在全片絕大多數鏡頭中,說它是影片的第三主角并不為過,它也是主角情感發展的強力催化劑,最終令男主角和富家千金這對看似不可能的組合終成眷屬。如果你不光是影迷,還是車迷,肯定也會注意到這輛車在片中的確將速度的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多輛警車圍追堵截,它總能憑借迅猛的加速能力和靈巧的轉彎能力迅速擺脫。
《轟天大追擊》(1994)
最精彩的一個鏡頭出現在追捕行動即將結束時,警方在收費站圍得水泄不通。男主角駕車即將撞上障礙,只見他先是猛踩剎車,在千鈞一發之際停住。而后方的追兵已至,男主角掛上倒擋,將油門踩到最深,居然讓車輛倒竄出重圍,他立刻又接了一個原地漂移掉頭,在劇烈的輪胎摩擦聲中,輕松地將追兵甩到了屁股后面。
《轟天大追擊》(1994)
2. 追車和動作的完美融合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克里夫·歐文在《趕盡殺絕》中駕駛一輛BMW 328iS Coupé,如果說《轟天大追擊》是追車戲的極致,那么《趕盡殺絕》就是追車+動作的極致。
在追車中融合動作,對拍攝難度、表演難度、車輛性能以及劇情創意的設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片中歐文飾演的是一個流浪漢,無意中拯救了一個嬰兒,歐文不得不駕車帶著嬰兒逃走,躲避追蹤。
《趕盡殺絕》(2007)
同《轟天大追擊》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可不僅僅是追車,敵人對準歐文駕駛的汽車不斷攻擊。歐文本想還擊,但武器脫手了,他只能依靠出色的S形走位,避開后方連綿不斷的火力。我不知道歐文是不是看過我們前面提到的《轟天大追擊》因此對3系的卓越操控性早有所知,因為他在片中幾乎完成了一樣的猛踩制動、漂移原地掉頭的神級操作。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鏡頭是,歐文的車在遭到大車從側面撞擊,空中側翻旋轉360度后,落地后也并不影響繼續駕駛,雖然電影總會有所夸張,但這輛車的安全性能還是會令觀眾印象深刻。
《趕盡殺絕》(2007)
電影永遠要為塑造角色服務,因此能留在我們記憶里最精彩的追車戲,一定不僅是車輛性能有多出色,而是駕駛它的人的智慧和勇氣。影片的追擊過程中,眼看歐文即將被敵人追上,而他手中沒有武器,此時他急中生智,打開車門制造撞擊,出其不意地消滅了后車敵人。
《趕盡殺絕》(2007)
而這場精彩的追車動作戲,其實并非為了好勇斗狠,歐文是為了保護車內一個素不相識的嬰兒。我們除了記住他的高超車技和智勇雙全,更會佩服他的俠肝義膽。
3. 車水馬龍中的極致騰挪
前面介紹的幾個例子,多是發生在郊區、高速公路上的追車,如果是在擁擠的城市主干道,3系的表現又會如何呢?《驚天魔盜團》提供了答案。
由四位魔術師組成的騎士團在紐約興風作浪,FBI探員四處圍捕總是被他們逃脫,直到這次終于在街頭跟蹤到了四人中的杰克。由馬克·魯法洛飾演的警察和搭檔艾爾瑪開著一輛335i(F30),在車流中緊跟杰克的車。
《驚天魔盜團》(2013)
紐約的交通擁堵不用贅述,此片的追逐難度并非速度和馬力的比拼,而是靈巧、眼力和智慧。平心而論,杰克是開車高手,他很善于利用交通障礙和大車的掩護尋路而逃,但警方總能從別的路再繞回他身后。對于追蹤的警察來說,最難的是對方可以一路狂奔無視旁人安全,但他們不可以。杰克慌不擇路上了皇后區的昆斯博羅橋,利用大巴車想再次甩掉警方,警方此時的處理謹慎而節制,即便在這樣不對等的對決下,警方依然緊追不舍,直到將對方的車逼得翻車爆炸。
《驚天魔盜團》(2013)
4. 追車天花板——超越車和人的極限
好了,前面幾個例子,從各個角度展示了電影中追車場面是如何展示速度與激情,以及為塑造角色、推動劇情服務。當然,有心的車迷自然也能從中觀察到一輛優秀的汽車,怎樣幫助導演和演員實現他們的劇情目標。下面我想用一部當代最優秀的動作片,來展示一部汽車可以在電影中達到的視聽奇觀極限。仍然是3系,不過這次它是M3。
在《碟中諜5:神秘國度》中,伊爾莎奪走裝有賬冊的U盤,騎摩托車逃走。阿湯哥和班吉開著一輛可以掌紋解鎖的M3追去。
《碟中諜5:神秘國度》(2015)
我們知道,每一部《碟中諜》都是圍繞阿湯哥的銀幕形象展開,而阿湯哥最核心的銀幕魅力就是:完成不可能辦到的任務。片中這場戲的追蹤,被設置了若干次不可能的障礙,阿湯哥每一次都完成了。比如說M3的馬力雖然無敵,但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街小巷,上坡下坎,它還真拿摩托車沒辦法。怎么辦?你能下樓梯,我也能下!
于是我們看著阿湯哥駕駛汽車跌跌撞撞沖下幾百級臺階。
《碟中諜5:神秘國度》(2015)
這場戲的設計,主要妙在正方有兩撥人,都開汽車,反方也有兩撥人,都騎摩托車。反方的兩撥人互相為敵,所以實際上是三撥人的互相追擊。本來阿湯哥這組是追方,追著追著,他成了受到的攻擊一方,瞬間攻守易勢。而影片是怎么表現這種形勢的轉折呢?阿湯哥駕車完成了一個高難度的急剎車甩尾轉彎,不減速拐進一條極為逼仄的巷子。
追兵窮追不舍,不斷射擊,而阿湯哥手中并無武器,這又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時他的應對之計就像是《趕盡殺絕》里歐文的升級版,也是一段特技駕駛的教科書。他先踩腳剎減速,讓摩托追兵中的一部分越過他的車頭,再猛拉手剎,死打方向盤,車輛在滑行中近乎于原地掉頭。這個操作的關鍵在于,巷子的寬度剛好夠他掉頭,兩旁無處可避了,所以四周的摩托追兵,被「神龍擺尾」的M3盡數掃飛!
《碟中諜5:神秘國度》(2015)
這段極其精彩的追車戲結束于阿湯哥全速倒車,飛躍到空中,在空中轉了好幾圈,落地時車底向天。
《碟中諜5:神秘國度》(2015)
為什么說這是追車戲的天花板?
主角的智慧和勇氣、專業的駕駛技術、高超的車輛性能、對環境的完美利用、劇情的反轉、大量稍縱即逝的細節設計,完美結合到了一起。
通過上面的盤點,我們很容易發現,BMW 3系在電影中,永遠和對自由的追求聯系在一起。它的操控樂趣和運動美學,讓每一顆熱愛駕駛的靈魂,隨時激動不已。
BMW 3系50周年限量版
BMW也專為這款五十年來的運動標桿車型推出了一款只有2500臺的50周年限量版,擁有閃電紫和磨砂純灰兩款專屬顏色,專屬的19英寸輪轂,并在車身特定位置帶有專屬的「50周年」元素。
BMW 3系50周年限量版帶有專屬標識
銀幕上的街頭狂奔和極速追逐,對我們來說是一場場不愿醒來的夢。
不過,比起電影中那些令人難忘的高光時刻,真正令人動容的,是在分分秒秒的現實生活中,3系陪伴我們穿過的每一段道路。從第一次握上它的方向盤,到多少次說走就走的旅程,這臺車成了許多人青春的記憶,和自由的象征。
即將進入下一個五十年的3系,在今天推出的限量版,不僅是對過往榮耀的致敬,更是為那些熱愛駕駛、懂得感受路面脈搏的人,準備的一份珍貴紀念。它限量,卻不受限;它紀念過去,也奔向未來。如果駕駛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在人生中的每一次轉向,都將更加充滿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