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2569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忽視“微笑型抑郁癥”,易導致意料外的悲劇發生
02、對于別人的評價,保持平常心就好
03、幫助抑郁、雙相孩子康復,父母要勇敢突破認知邊界
01、忽視“微笑型抑郁癥”,易導致意料外的悲劇發生
湘雅二院實習醫生羅帥宇突然墜亡,湖南省相關部門經過調查后,已經確認羅帥宇是跳樓自殺身亡。
但是,羅帥宇的家屬與很多網友都不愿意相信。上周,我們結合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進行分析,羅帥宇墜亡事件與2年前的胡鑫宇失蹤案件非常像!
如果官方通報屬實的話,那么羅帥宇與胡鑫宇一樣,都罹患了“微笑型抑郁癥”(又名“陽光抑郁癥”)。
有很多網友,甚至根本不相信有“微笑型抑郁癥”這回事兒!
《三體》里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說直白一些,當我們面對一個不了解的事物時,不懂不要緊,不懂就學唄!
但最可怕的是,我們不認為自己不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敵人面前掉以輕心,最后損失慘重!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羅帥宇真的是被害死的,我被啪啪打臉了,我們也不能否認“微笑型抑郁癥”(又名“陽光型抑郁癥”)的存在。
這才是我們分析胡鑫宇、羅帥宇事件的初衷——“微笑型抑郁癥”兇險而隱蔽,再怎么科普都不為過,尤其是父母,一定要懂得識別!
02、對于別人的評價,保持平常心就好
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超出了不少網友的認知邊界,他們對此質疑,我非常理解,我自己一度也看不懂精準心理學的奧秘。
但有些網友沒經過思考、了解,直接說我胡說八道、說我是騙子、放P,我只感到無語。
網友的一些評論
其實,我們經常會收到這樣的評論,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很多網友僅看了1、2篇文章、視頻后,對我還沒有真正的了解,就留下了惡評。
嚴格來說,對于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那些真正接受過我面診、甚至接受過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的患者家庭才有一定的發言權。
當然,嘴巴長在別人身上,別人怎么評價我那是他們的自由與權利,我無權干涉。但我能決定自己如何看待這類評價——保持一顆平常心。
我在人際交往中信奉的是“黃金法則”:
你想別人怎么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但別人到底如何對待你,那是別人的權利,不要抱期待。
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渴望被認可。其實,這是“人性三原色”里的“虛榮心”。
我對“人性三原色”有深入的理解,也早就克服了自己的虛榮心。
再說了,無論一個人做得多好、多完美,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一生無私奉獻的偉人周恩來都曾被人誤解、被“四人幫”打壓,何況是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呢?
如果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里,我們反而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目標。
所以,我們不要追求“好人有好報”,只需“但做好事、莫問前程”,只要我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就行了。
我是一名從農村里走出來的醫生。我本科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后來考上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拿到了麻醉學碩士學位。
我在公立三甲醫院當過6年的心理科主任、暨國內首家青少年成癮治療中心主任,我接受過包括央視“新聞聯播”在內的多家權威媒體的采訪。
我接受央視《新聞聯播》采訪
我接受央視《走近科學》采訪
論醫學背景,我有過硬的學歷和履歷;
論心理學,我也學習過國內外主流的心理學流派,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
我從業27年了,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該追求什么,我對我此生的使命更是無比清晰!
無論別人信與不信,我們在精準精神心理學的顛覆性發現都是實打實的,我成為了全球首個精準精神心理醫生。
我日常辦公的圖片
在國內外精準精神心理領域,我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信。我的心態早已達到寵辱不驚的程度,對于別人的質疑,甚至攻擊,我都能夠坦然面對。
而且,有些網友對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還不了解,質疑我在精神心理領域的水平,這我完全可以理解。
對于這部分評論,我們會在評論區里放出來,我再進行一定的回應。
但如果有網友質疑我是不是有正規資質的醫生,甚至說我是騙子、“放P”,我只會覺得很無語,甚至覺得很可笑,絕不會形成心理創傷。
對于這種不理性聲音,我們的處理方式就簡單多了:除了部分公開外,其他的刪除、拉黑、他們再也不能在評論區留言。
因為,我們完全沒想過要說服人!
因為,我們只服務信任、認可我們的人!
當然,我并不是指不信任我們的網友是“壞人”。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善良,但善良和智慧是兩碼事。
善良是一種品質,智慧是一種能力。缺乏智慧的善良很容易令人變得盲目,遭受到大量的心理傷害,甚至在無意中也傷害了孩子。
在很多人眼里,崔永元也很善良,但他卻罹患了抑郁癥,這與他缺乏一定的智慧有關。
03、幫助抑郁、雙相孩子康復,父母要勇敢突破認知邊界
我不斷分享精準精神心理學的顛覆性發現,包括精神心理領域的“第一性原理”和最近的“榕樹理論”。
我的本意是希望更多患者、家屬提升認知維度,看清精神心理障礙的真相,盡快找到加快康復的方法。
但很多網友不但不相信,甚至認為我們在忽悠人。
這些網友中,有很多是青少年患者的父母。他們的認知維度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原生家庭、求學經歷、成長時的社會時代背景、還有組建家庭后的經歷……
在一般情況下,人的認知內容跟情緒性質是一致的,簡單來說,就是心情好的時候只想好的,不想壞的;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想壞的,不想好的。
這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
這些父母發現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之后,他們非常非常焦慮,自然很容易從負面角度去理解身邊的事情,尤其是超出了他們認知邊界的事情。
所以,他們對我有那樣的理解和“差評”,這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確實有暢所欲言的權利,主觀上不必在意我的感受。
可是,如果他們一直不突破自己的認知邊界,最后受害的是他們的孩子,他們的親生骨肉!還有他們自己!
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了,其實是父母所塑造的家庭系統率先出現了精神心理問題,但大部分父母一開始對此毫無覺察,毫不自知。
而在這些父母里面,有很多人隨著了解的信息多了,兼聽則明,他們的認知會慢慢改變,認知維度得到提升,開始具備真正的自我反省意識和能力。
這時候,也是他們的孩子有望真正走向康復的時候!
但這種改變需要一個過程,每個家長轉變的時間長度不同,有的甚至可能撞得頭破血流了,才知道痛定思痛。
而另一部分父母有可能這輩子都執迷不悟,導致孩子像困獸一樣,一直走不出人生至暗時刻,乃至整個家庭都陷于無止境的壓抑!
對于這部分父母的惡評,我并不感到生氣;
只是對于他們可預見的未來,我感到非常遺憾,因為他們終將會為自己的極其有限的認知維度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