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爆發的甲午海戰雖然在規模上遠比不了后世的諸多大海戰,例如對馬海戰、日德蘭海戰、中途島海戰、萊特灣海戰等,但對海軍技術發展和海軍戰略/戰術的影響一點都不小。當時各國海軍從這場戰爭中總結出不少經驗教訓,除了之前文章提到的“大口徑艦炮無用論”,還有“戰艦裝甲過厚論”等。盡管這些經驗教訓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未必正確,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卻是寶貴的經驗總結,對各國海軍裝備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今天跟大家說說“戰艦裝甲過厚論”是怎么回事情。
“威嚴”級戰列艦
其實在蒸汽戰艦的早期,戰艦裝甲防護走的是重點防護思路,跟二戰時期的重點防護思路差不多。早期鐵甲艦/戰列艦的裝甲非常厚,例如大家熟知的“定遠”級鐵甲艦,其鐵甲堡厚達12~14英寸(305~356毫米),而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主裝厚達18英寸(457毫米),至于其他各國海軍的鐵甲艦/戰列艦裝甲也非常厚,采取這么的厚的裝甲目的是為了抵御敵方大口徑艦炮的轟擊。
PS:二戰時期日本“大和”級超級戰列艦的主裝不過18英寸,可“大和”級滿載排水量接近73000噸,而“君權”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才15000多噸。
“富士”級戰列艦
甲午海戰時期的大口徑艦炮的理論穿甲能力還不錯,例如克虜伯260毫米/35倍徑艦炮,炮口初速550米/秒,理論上在1000米距離可以擊穿574毫米厚的鍛鐵,2000米距離可以擊穿512毫米厚的鍛鐵。法國的320毫米/38倍徑加納炮,炮口初速700米/秒,穿甲彈重達450公斤,號稱在2000米距離可以輕松擊穿“定遠”級的側舷裝甲帶。“定遠”級的305毫米/25倍徑艦炮,在1000米距離可以擊穿494毫米厚的鍛鐵,在2000米距離可以擊穿433毫米厚的鍛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穿甲深度都是理論值,雖然各軍火商在推銷艦炮的時候有現場測試,但實戰數據沒有。因為實戰有諸多因素影響穿甲能力,不像靶場上可以提前安排妥當,甚至不排除為了推銷艦炮有作假的成分。1894年的甲午海戰正好是一個絕佳的觀測機會,當中日雙方艦隊廝殺時,附近有多國艦隊(例如英國遠東艦隊全程圍觀)都在測量相關數據。戰后的數據分析證實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跟理論值出入很大,例如日艦的320毫米艦炮曾經命中過“定遠”號的側舷裝甲帶,但穿甲深度只有3~4英寸。再如“定遠”級鐵甲艦的305毫米艦炮,命中多發也無法擊沉一艘日艦。
“老人星”級戰列艦
既然大口徑艦炮穿甲能力這么弱?那就沒必要為戰艦配備太厚的裝甲,甲午海戰后英國在設計建造新型戰列艦時,立即調整了裝甲厚度。英國第一代一等戰列艦“君權”級,其主裝厚度達到18英寸,第二代一等戰列艦“威嚴”級的主裝厚度直接腰斬,由18英寸(457毫米)降低到9英寸(229毫米)。雖然技術革新帶來裝甲防護能力的提升,哈維裝甲比之前的鋼面裝甲防御更好。根據英國1915年炮術手冊,15英寸鍛鐵=12英寸鋼面鐵甲/鎳鋼=7.5英寸哈維鋼=5.75英寸克虜伯鋼。折算下來,裝甲厚度還是降低了。
降低裝甲厚度同時還帶來一個好處,就是同等裝甲重量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主裝寬度,也就是增大了防護面積,整體防護能力反而得到提升。早期鐵甲艦/戰列艦的一個缺陷就是主裝太窄、次裝太薄,別看主裝很厚,但抗打擊能力并不強,敵方可以通過攻擊水線附近的次裝來達到重創/擊沉的目的。像日本的“富士”級戰列艦就是這種缺陷的典型,雖然花費了巨資,但設計上就是主裝太厚導致寬度不夠,次裝太薄(只有102毫米,還不是哈維裝甲),并且艏艉也缺乏垂直防御。
“無畏”級戰列艦
PS:“富士”級戰列艦還有一個大缺陷,就是主炮不可靠。其配備的305毫米/40倍徑主炮雖然是英國最新式的大口徑艦炮,但是炮彈引信有問題,因此英國海軍自己不裝備。炮彈引信有問題,導致的問題很嚴重,例如炮彈炸膛!“富士”級主炮的炮彈引信問題直到日俄戰爭前夕才解決。
此外,英國海軍在研制“老人星”級戰列艦時,甚至將主裝降低到只有6英寸(152毫米),比裝甲巡洋艦的主裝都要薄,例如日本的“淺間”級裝甲巡洋艦的主裝為7英寸(178毫米),其他各國基本上也差不多。原因很簡單,既然大口徑艦炮這么不靠譜,那就把裝甲厚度減下來,用來加強其他部位。
戰列艦降低主裝厚度、增大防護面積的思路,在十年后的日俄對馬海戰也得到證實,海戰中上百門的305毫米艦炮都未能直接擊沉一艘戰列艦,沉沒的戰列艦基本上是被魚雷補刀沉沒的。日俄大海戰后也推動了炮彈科技的發展,為了擊沉敵艦,必須研制更強的炮彈——這就是被帽穿甲彈!蒸汽輪機應用、炮彈裝填技術革新、火控系統發明等綜合在一起,才出現了革命性的戰艦——無畏艦,開啟了“巨艦大炮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