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6月23日電 (記者 胡健)紀錄電影《風起前的蒲公英》22日在山西太原萬達龍湖廣場萬達影城舉行提前點映,影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獲贊“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該片將于6月25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紀錄電影《風起前的蒲公英》在太原點映現場。片方提供
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王燕平、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袁壘、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王玉軍、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劉明星、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巖峰、晉中理工學院藝術學院院長于有榮及山西省委宣傳部電影處、山西省電影家協會、山西省合唱協會、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傳媒學院等代表出席點映活動。
影片以蒲公英中學合唱團四名少年的真實經歷為主線,展現他們在老校區搬遷、升學壓力、家庭流動等現實困境中,如何以音樂為錨點守護夢想,如蒲公英般堅韌生長的故事。從教室里“野生”的即興彈唱,到舞臺上的集體綻放;從父母對音樂教育的猶疑,到孩子用歌聲叩問未來的勇氣……影片主創團隊通過800小時的海量素材還原蒲公英中學少年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和喜怒哀樂,凝練出少年們跨越兩年的成長軌跡。
“這是一個關于‘離別’的故事,這四個人也構成了一個關于‘離別’的統一敘事。”導演梁君健表示。影片通過非介入式敘事,捕捉到少年們將離別之痛轉化為生命養分的瞬間。正如英文片名《Bitter Sweet Ballad》(苦澀與甜蜜的民謠)所隱喻的,青春的苦樂參半恰是成長的注腳。
紀錄電影《風起前的蒲公英》劇照。片方提供
紀錄電影《風起前的蒲公英》由深耕紀實影像20年的清影工作室制作,該工作室制作了包括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獲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5年度國產紀錄片的《喜馬拉雅天梯》、斬獲“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電影獎的《大河唱》等在內的多部高口碑影視作品。
《風起前的蒲公英》延續清影工作室一貫的“影視人類學”觀察式拍攝手法,攝影團隊駐扎北京蒲公英中學500余天,捕捉少年們晨練、吊嗓、摘柿子、寫作業等每一個瑣碎又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以蒲公英隱喻流動少年們的堅韌成長。
紀錄電影《風起前的蒲公英》劇照。片方提供
影片由清影工作室核心成員梁君健領銜執導,其作品《我在故宮六百年》《喜馬拉雅天梯》等屢獲獎項,擅長用影像叩擊嚴肅生命議題。聯合導演唐韜曾操刀《薛定諤的貓》《少年有點酷》《幻樂之城》等高分作品,另一位聯合導演劉張鉑瀧則在《大學》《我守敦煌日月長》等作品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觀察力,為影片注入視覺詩意。
自2023年FIRST青年電影展首映以來,《風起前的蒲公英》已斬獲第17屆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單元“最佳紀錄長片”提名、“最受觀眾喜愛紀錄片”觀眾票選、學者之選、媒體評選三項第一,2024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觀眾評分第一,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和“最受傳媒關注影片”提名,第十三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剪輯獎,2024華語紀錄電影大會“國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等多項殊榮。(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