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潮玩價格神話的破滅只在轉瞬之間。
6月19日,“Labubu價格崩盤”話題以驚人速度登上熱搜榜首。這個曾被冠以“塑料茅臺”稱號的潮玩盲盒,在短短24小時內經歷史詩級價格暴跌。
據潮玩二手交易平臺“千島”的數據,Labubu 3.0整盒成交價格暴跌45%,隱藏款“本我”價格跌幅超38%。以千島APP上的“前方高能”系列Labubu掛件為例,其成交均價接近聲“腰斬”,從2279.7元跌至1181.3元,跌幅超48%。
這場價格崩盤,始于前一天泡泡瑪特的突然行動。
6月18日,這家潮玩巨頭對Labubu 3.0系列開啟全球預售,全渠道投放量達400萬-500萬件,最長預售期排至9月22日。天貓單場直播放出超25萬件,抖音、小程序同步放量。
官方出手放出巨量,二手市場的價格應聲大跌。Labubu價格雪崩之下,誰還會在為“塑料茅臺”買單?
1.潮玩神話
就在崩盤發生前十天,Labubu還在創造令人瞠目的財富神話。
6月10日,北京永樂拍賣行,一款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雕塑以108萬元落槌成交,創下潮流玩具領域最高單件成交紀錄。
這款由香港藝術家龍家升設計的精靈形象,已成為現象級全球IP。蕾哈娜、貝克漢姆等國際巨星在社交媒體曬出Labubu,泰國公主甚至拎著Labubu掛件的愛馬仕包出席時裝周。
尤其在二手市場,Labubu的價格早已脫離現實。整盒盲盒原價594元,被炒至1500-2800元;隱藏款“本我”最高炒至4607元,溢價超30倍;Vans聯名款二手價達2.8萬元。
價格神話之下,Labubu被稱為年輕人的“塑料茅臺”,一時炙手可熱。
消費市場的狂熱很快傳導至資本市場。
Labubu所屬的公司泡泡瑪特港股年內漲幅超10倍,創始人王寧以208億美元身家成為河南新首富。
2.“塑料茅臺”
價格崩盤前,Labubu市場已陷入瘋狂。
在西安,資深玩家向華商報記者揭露:“黃牛10分鐘就能掃光全市門店現貨,原價99元的隱藏款最高被炒到5000元。”
這些黃牛的操作鏈條高度組織化,一位潮玩從業者向媒體揭露:“黃牛和商場的人勾結,實際已提前進入。商場開門時,他們直接站在貨架前掃貨。”
除此之外,還有更專業化的黃牛,購買搶單軟件實現毫秒級機器代搶。規模化囤貨后,原價594元的整盒盲盒被炒至2400元,溢價近3倍;VANS聯名款從599元飆升至3萬元;而隱藏款溢價普遍超過千元。
這種暴利模式建立在人為制造的稀缺性之上。
Labubu的爆紅本身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稀缺性游戲。隱藏款中簽率低至1/72,全球限量發售的標簽不斷刺激消費者神經。
這種策略在明星效應加持下效果驚人。
BLACKPINK成員Lisa在Instagram展示Labubu掛飾,帶動東南亞搶購潮;蕾哈娜、貝克漢姆等國際巨星跟進,使其成為歐美“包掛文化”的潮流符號。在TikTok,話題#LabubuHaul播放量突破10億次,Labubu連續數周穩居TikTok Shop美國站銷售額榜首。
泡泡瑪特2024年海外收入激增375.2%,其中Labubu系列貢獻超60%銷量。這種全球化成功與其模糊的文化標簽密切相關,非典型東方美學設計,使其同時被亞洲傳統與歐美流行文化接納。
然而隨著泡沫過度膨脹,當99元的“快樂補償”變成5000元的金融產品時,消費者心理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同樣的錢我獲得不了快樂,那我為什么不買黃金?”
一旦年輕人開始用黃金對比潮玩,意味著商品正喪失情緒價值屬性,淪為投機標的。
3.回歸理性
在此背景之下,最近一次的官方大補貨,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泡泡瑪特此次補貨覆蓋全渠道,短時間內造車供應量激增,徹底打破了此前的“稀缺性”敘事,市場預期也在短時間內得到逆轉。
當官方以99元原價持續供貨,社交平臺涌現“終于搶到”的曬單,與高價接盤者的“血虧”形成鮮明對比。加之李佳琦等意見領袖呼吁理性消費,進一步抑制了消費市場的非理性購買。
二手市場價格體系的崩盤,最直接的沖擊是黃牛黨們。
“跌麻了。”一位黃牛向紅星資本局透露,6月預售的整盒回收價從1500元以上驟降至1150元,而9月預售的整盒僅值640元。部分黃牛單日虧損超5萬元,社群出現踩踏式拋售。
在此情形之下,黃牛群體迅速分化,一部分轉向低價收購遠期訂單,部分則清倉離場,而此前依賴“科技搶單-囤貨-高溢價轉賣”的暴利鏈條徹底瓦解。
黃牛之外,資本市場遭受到了價格暴跌的牽連。
補貨后兩個交易日,泡泡瑪特股價累計跌超15%,市值蒸發240億港元。光大證券研報發出預警,指出Labubu崩盤或預示潮玩行業估值泡沫。
冷思考之下,市場對泡泡瑪特的擔憂不止于Labubu價格,投資者開始質疑其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IP生命周期能否支撐高估值?
此次Labubu崩盤,一度被業內比作“潮玩版郁金香泡沫”。縱觀歷史,暴力熊熱度維持約2年,《黑神話:悟空》火爆期不足3個月,就連泡泡瑪特旗下曾經的熱門IP Molly也因過度炒作導致二手價大跌,如今Labubu似乎正重蹈覆轍。
面對價格崩盤,泡泡瑪特陷入商業邏輯的根本矛盾:既要維持IP稀缺性帶來的溢價光環,又要擴大銷量支撐業績增長。
泡泡瑪特的當務之急,是在商業利益與市場秩序間找到平衡點。一旦潮玩從收藏品異化為投機工具,其文化價值必然被稀釋。此次突襲補貨,正是被業內視為官方對黃牛的精準打擊。
內部人士向媒體明確表示:“此次預售就是要讓真心喜愛的人買到,不是給投機者囤貨。”在策略上,泡泡瑪特公司同步升級了反搶購系統,并采用無規律補貨打破黃牛預期。
這場價格的暴跌,一方面是黃牛們的災難,但同時更是行業回歸理性的契機。畢竟99元能買到簡單的快樂,年輕人自然會買單,但當這份快樂被標上金融價格,泡沫的破裂就成了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