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是一名職場白領,每天午飯后習慣趴在桌上小睡。最近她常感覺頭暈、頸椎酸痛,工作效率也大不如前,到醫院做了全身檢查也沒查出什么疾病。
醫生通過對她生活習慣的了解才確定,原來是午睡方式可能出了問題。醫生告訴李女士,午睡是個好習慣,但是要牢記這“三個不”,不然可能適得其反。
堅持午睡,時間長了,這三個好處就會顯現出來
1、增強免疫力
午睡就像給身體按下“暫停鍵”,開啟自我修復模式。長期堅持午睡,身體的免疫防線得到強化,抵御疾病的能力也會顯著提升,感冒、流感等常見疾病的發生率也會相應降低。
2、保護心血管健康
人的交感神經在白天處于興奮狀態,尤其是工作學習時,交感神經持續緊張,會促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給心臟帶來較大負擔。而午睡能讓交感神經放松下來,此時血管擴張,血壓有所下降,心臟跳動的頻率也趨于平穩。
心臟得到充分休息,壓力得到有效緩解,自然就會更健康。長期規律午睡,有助于維持血壓穩定,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對心血管系統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3、促進腦細胞修復
大腦在上午活動中,會產生一些代謝廢物。午睡時,大腦中的清理系統會更加活躍,能夠更有效地清除代謝廢物,減少它們在腦部的堆積。
而且腦部的血液循環會變得更加順暢,源源不斷地輸送給腦細胞所需要的“材料”,滿足其修復的需求,增強大腦的神經連接,提升記憶力和注意力,讓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大幅提高。
午睡雖然好,選對時間更重要
午睡的時長和時機對午睡效果有著關鍵影響。午睡太短,身體和大腦還未充分放松,疲勞感難以有效緩解。
而午睡太長,進入了深度睡眠階段,就很難醒過來,突然醒過來還容易出現頭暈、乏力、精神萎靡等“睡眠慣性”現象,而且還可能會打亂正常的生物鐘,影響晚上的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
一般來說,午睡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比較好,身體既能放松休息,又不至于睡得太沉。如果工作很忙,哪怕只是閉目養神10分鐘左右,也能讓眼睛、大腦等器官得到短暫休息,起到一定的緩解疲勞作用。
午睡選在1~3點之間,這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一般已經吃完午餐有一段時間了,而且人體生物鐘會出現一段疲勞期,更容易入睡,能更好的恢復精力。
牢記“3個不”,讓午睡更安心
1、不要趴在桌子上睡
許多人在辦公室或學校,因條件限制習慣趴在桌子上午睡。但趴著睡,頭部需過度前傾,頸椎被迫處于扭曲狀態,頸部的肌肉和韌帶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久而久之,容易導致頸椎間盤突出等頸椎疾病。
而且,趴著睡還會壓迫手臂和臉部,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導致手臂麻木、臉部變形,睡醒后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建議盡量選擇平躺或靠在椅子上的姿勢午睡,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使用U型枕輔助,減輕身體的壓迫和損傷。
2、不要剛吃完飯就睡
剛吃完飯時,正處于需要大量血液來幫助消化的階段。此時立刻午睡,會使流向胃部的血液減少,胃腸蠕動減緩,進而導致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問題。而且,飯后血糖會快速上升,選擇這個時候睡覺,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容易出現血糖波動過大,不利于血糖穩定。
一般建議在飯后至少間隔30分鐘再午睡,給腸胃足夠的時間進行初步消化,讓身體狀態達到相對穩定后再休息,既能保證午睡的質量,又有助于腸胃和血糖健康。
3、睡醒不要立刻起身
午睡醒來時,血壓和心率還未完全恢復到清醒時的水平。如果立馬就起身,可能會引起,短暫性的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站立不穩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摔倒受傷,對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還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建議醒了以后先賴床1-2分鐘,活動一下四肢,伸伸懶腰,讓身體有個適應的時間,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平穩過渡到清醒狀態,然后再緩慢起身。
午睡是提升生活質量、維護身體健康的有效方式,但只有掌握科學的方法,牢記“三個不”原則,選對午睡時間,才能充分發揮午睡的益處。希望大家都能通過科學午睡,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在午睡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建議及時就醫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