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jié)奏到連“情緒”都要被量化管理的時代,人們一邊喊著“情緒價值”,一邊對痛苦避之不及。可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告訴我們:“人生苦難本就無法避免,成熟的人不是逃避,而是學會直面。”
這本書不是雞湯,它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回避成長的本能、面對問題的恐懼、以及太多人對“愛”一詞的誤解。它甚至殘忍地告訴我們:愛不是感情泛濫,而是主動承擔責任與成長的意愿。
第一章一開頭,派克就甩出一句:“人生就是一連串問題。”他并不急于給你安慰,而是帶你正視問題、管理痛苦、承擔選擇。這種“現(xiàn)實剝皮式”的寫法,反而讓我破防了——我們習慣了逃避,而不是解決。
最震撼的是作者對“延遲滿足”的強調(diào)。我們習慣即時反饋——刷視頻、搶折扣、追熱點,但他用精神分析、案例研究,一次次提醒:真正強大的人,能延遲滿足,能抵抗誘惑,也能忍受孤獨地堅持。
另一個顛覆認知的點,是他對“愛”的定義。他說:“愛是促進自己或他人心智成長的意愿。”不是喜歡、不是激情、不是依戀,而是一種選擇,一種努力的方向。這讓人重新審視很多感情中的“甜言蜜語”到底值不值得。
第三個洞見,是“紀律”在自由中的角色。太多人以為自由是“想干嘛干嘛”,但派克說:只有有紀律的人,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和現(xiàn)代“躺平”思潮恰好構(gòu)成了反差,提醒我們:自律不是束縛,而是給未來的自己讓路。
《少有人走的路》豆瓣評分高達8.7,是一部心理學入門者與內(nèi)心探索者的共同書單。它之所以“YYDS”,是因為它讓我們看清了“走那條少有人走的路”雖然辛苦,卻值得。
如果你正在經(jīng)歷某種不安、迷茫、情緒疲憊,這本書可能不會立刻治愈你,但它會教你:與其逃避,不如改變;與其等待,不如行動;與其沉溺幻覺,不如接納真實。
書中金句盲盒:「愛是一種意愿,不是感覺。」
你認同嗎?歡迎評論區(qū)一起拆盲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