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至15日,委內瑞拉減貧與農村發展研修班來到廣州市花都區,開啟了一場深入學習農村發展建設經驗的現場教學之旅。本次研修班由委內瑞拉外交部、公社和社會主義運動部、農業和土地部等官員組成,旨在通過實地調研,汲取花都區在產業帶動、文旅帶動以及一二三產融合等方面的鄉村振興發展經驗,為委內瑞拉的減貧與農村發展事業提供借鑒。
產業帶動激活鄉村發展引擎
在竹洞村,研修班學員們對該村在產業引擎驅動鄉村振興加速度方面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該村從歷史上一個村舍老舊、衛生設施落后的偏遠貧困村,發展成如今的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廣東省‘一村一品 一鎮一業’專業村”“廣東特色產業名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產業發展是該村百姓的致富密碼。
作為全市首個擁有鄉村CEO的村莊,竹洞村積極探索盆景種植、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為主體的多業態發展模式,通過成立強村公司,選聘鄉賢擔任職業經理人,統籌盤活村內資源,增強了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這種產業帶動模式,促進了當地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有效解決了農村空心化問題,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文旅融合繪就鄉村美麗畫卷
“文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在馬嶺村、藍田村、塱頭村得到了生動體現。依托獨特的山水林田湖自然資源,馬嶺村確立以“花卉+文旅”為特色的發展之路,打造集觀賞、研學、休閑等為一體的都市農業文旅綜合體,吸引了大批游客,讓這個曾經的“空心村”變成了“網紅村”。
藍田村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村民受益”的方式,打造大灣區康養旅居生活文化綜合體——藍田紫林?童心小鎮,帶動了周邊鄉村的協同發展,鎮村實現了“土地增值、村民增收、集體增效”三增共富。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塱頭村將村集體閑置土地、物業收集租賃,統一規劃、設計、建設,發展“吃住游”一體化產業。通過與唯品會合作,打造了春陽臺這一多功能藝術文化中心,不僅實現了古村落資源的有效活化利用,還入選了國內外多個典型案例名單,吸引了大量游客,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活力。研修班學員們深刻體會到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對該村將文化、鄉村旅游資源充分結合并成功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做法表示贊賞。
三產融合打造全產業鏈模式
在錦華食品的生產基地,研修班成員實地考察了從農產品初加工到終端產品研發的全流程。錦華食品以“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融合模式,構建了“種植基地標準化、加工生產智能化、銷售渠道多元化”的產業生態,讓國際友人直觀感受到科技賦能農業的實踐成效。在交流環節中,委內瑞拉研修班學員表現出濃厚興趣,就農產品品牌建設、農民培訓、利益聯結機制等問題與企業代表深入探討。
綠能引領,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
在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研修班學員們感受到了“綠能谷照亮鄉村振興新征程”的強勁力量。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能谷”新能源產業的代表企業,高景太陽能公司致力于太陽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現場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公司如何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優勢,將太陽能光伏技術與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造出集清潔能源生產、生態農業、鄉村旅游于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如通過在鄉村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不僅為當地提供了綠色電力,還利用光伏板下的空間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實現了“一地多用”,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農民收入。“中國在農村綠能發展方面的經驗非常寶貴,這種將新能源與鄉村發展相結合的模式為委內瑞拉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借鑒。”委內瑞拉減貧與農村發展研修班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花都之行,研修班學員們紛紛表示,花都區的成功經驗為委內瑞拉在減貧與農村發展領域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他們將結合委內瑞拉的實際情況加以運用和推廣,助力委內瑞拉的減貧與農村發展事業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時希望通過此次交流,進一步加強中委兩國在減貧與農村發展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
來源: 花都區農業農村局
通訊員:冼國柱
編輯:黃柱
復核:謝惠瑜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