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伊朗的三個核設施進行打擊之后,伊朗議會近期通過議案,贊成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關閉霍爾木茲海峽,這一表態再次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全球能源安全的擔憂。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都要走這個通道,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那么,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一旦關閉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首先,從關閉的可能性來看,伊朗具備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霍爾木茲海峽最窄處僅20英里,其中一半是伊朗領海。從目前伊朗的軍事實力來看,具備短期封鎖海峽的能力,伊朗海軍有眾多快艇,可便捷、低成本地在最窄處投放水雷,對航道構成威脅,還能出動無人艇、無人潛艇、無人機等裝備干擾船只,甚至還會從地面發動攻擊。但長期封鎖將面臨極大挑戰,因為,長期封鎖將會使全球能源市場遭遇地震級沖擊,面對能源供應中斷的壓力,不僅美國第五艦隊及盟友會軍事介入,而且也將促使國際社會聯合反制不過,歷史上伊朗雖然多次威脅要封鎖海峽,但從沒有完全實施過。
最為突出的就是,在1981-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當時伊朗和伊拉克僅僅襲擊了對方油輪,沒有完全封鎖海峽;再如2017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并實施極限制裁時,伊朗威脅封鎖海峽也沒有落實。這次伊朗提出關閉海峽的大多為議員,并非外交部長、總統或最高領袖,最終決定權還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所以從“贊成”到真正“關閉”,這中間還有復雜的政治博弈,不會輕易實施。
其次,全球能源和運輸成本會大幅上升。一旦霍爾木茲海峽關閉,首先遭受沖擊的便是全球能源市場。花旗銀行分析師表示,如果伊朗和以色列敵對行動升級并導致伊朗石油出口中斷,那么,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比沖突前要高出大約15%-20%;極端情況下,預計油價可能飆升至每桶120-130美元。油價上漲會引發能源通脹,使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面臨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沖擊全球產業鏈。
此外,大量運油船由于海峽被封,不得不被迫改道,運輸成本也將會大幅增加,甚至部分石油無法運出。據克拉克森研究數據顯示,該地區風險已導致油輪租賃價格翻倍,封鎖后的替代路線(如繞行非洲)將進一步推高成本。
同樣,封鎖海峽也會使伊朗經濟遭到重創。大家知道,伊朗經濟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目前石油出口收入約占政府總收入的85%,而且伊朗國內煉油能力不足,主要依賴海峽進口關鍵汽油。封鎖海峽雖能打擊對手,但自身能源出口受阻,進出口貿易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本國經濟必將陷入更為艱難境地。
此外,封鎖海峽還會引發地緣政治危機。美國已表示,如果伊朗與以色列對峙升級,不排除軍事介入,伊朗副外長回應,美軍參與將使地區陷入“地獄”。歐盟、北約、印度、日本等國家和組織,可能因航運安全也被迫介入,那么,一旦能源安全與軍事利益重疊,局勢極容易失控,可能會演變為區域性、甚至全球性沖突。同時,也會影響伊朗與重要經濟伙伴的關系,比如,中國是伊朗重要石油進口國,我們不希望波斯灣石油運輸受阻導致油價上漲,必然會對伊朗施加影響。
從目前來看,伊朗議會表態更多是一種戰略威懾,而非立即行動,目的是通過釋放強硬信號,增加談判籌碼,迫使國際社會重新審視對伊政策,緩解自身面臨的困境。封鎖海峽雖技術可行,但將導致“雙輸”局面:這就是伊朗經濟受損、全球能源市場動蕩、地緣矛盾激化。未來我們更需關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策,以及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回應。如果沖突持續升級,霍爾木茲海峽或將成為“高危博弈場”,其潛在風險遠超經濟層面,更關乎全球的戰略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