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時間,春雨君發了一篇《》;不少友友留言說,消費降級的風還是吹到了自己身上。畢竟之前都是買能背上身的包,現在買的都是進肚的包。
那,為啥買包和包會讓人身心愉悅呢?
背上身的包
多巴胺的“即時獎勵”
瀏覽商品、點擊下單、拆開包裹的每個環節都會觸發大腦分泌多巴胺,這種“快樂激素”能短暫抑制壓力相關激素(如皮質醇)的產生,帶來類似甜食、運動的愉悅感。
掌控感的“心理代償”
當生活陷入失控(如工作壓力、感情問題),購物成為少數能自主決策的行為。“選擇權”和“完成交易”的動作,象征性地幫助人們重獲對生活的控制感。
圖源:壹圖網
稟賦效應帶來的更多關注
你添加購物車的過程,也會在心里不斷為該商品賦值。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么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提高。某些平臺的購物車功能之一便是如此,一旦某件商品進了購物車,你就會覺得它比購物車之外的商品更有價值,投以更多的關注,商家再打上個“促銷”標簽后,即使你不是特別需要,也會覺得買到就是賺到,從而“剁手” 。
進肚的包
來自身體的本能
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會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促使多巴胺(與愉悅感相關的神經遞質)分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顯示,糖分攝入會激活伏隔核(大腦的獎賞中樞),類似于成癮物質的效應。
圖源:壹圖網
面包和甜品,一般都含有很高的糖分。糖分可以釋放內啡肽,使人感覺快樂~ 同時高糖食物能促進色氨酸進入大腦,轉化為血清素(5-HT)。血清素水平與情緒穩定、幸福感密切相關。
對甜品的特殊記憶
圖源:壹圖網
童年時期獎勵性甜食體驗會形成杏仁核-海馬體神經聯結。成年后壓力情境下,前額葉皮層對邊緣系統的抑制減弱,導致退行性飲食選擇。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工作鬧心時會無意識選擇高糖零食,它的實質是大腦試圖通過熟悉的獎勵路徑快速緩解焦慮。
在學業、職場、家庭、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會或多或少遇到問題,產生負面的心理情緒狀態。你或許可以經過買包 or 吃包自我調節很快恢復,亦或者越陷越深...
這個時候不要過多的“懷疑自己”,也不要過多通過購物和消費治愈自己;這時候不妨和心理科醫生聊一聊,或許會輕松許多~
圖源:壹圖網
參考文獻:
[1]閆國森,鄭環宇,孫美馨,等.抗性淀粉生理功能及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 2020(021):041.
[2]楊劍蘭. 控制不住“剁手”?這可能是病![N]. 科技日報,2021-11-05(008).
[3]陳蓉蓉,蘭芬.網絡購物成癮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四川精神衛生,2016,29(04):385-389.
[4]蔡佩芫. 消費者購前儀式行為對稟賦效應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