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半,湘潭大學圖書館前已有零星身影等候,他們中不少人來自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這個2024年保研率達17.65% 的學院,正用13.5%的全校保研率(741人獲推免資格)95%以上的雙一流高校深造比例,書寫著省屬高校的學術傳奇。當全校34.47%的升學率遇上數學類韶峰班92.86%的深造率,這些數字背后是三拱門里生長了四十余年的學風基因。
在第一教學樓117教室,2021 級數學類韶峰班的 26 張課桌永遠整整齊齊。這個最終全員保研至復旦、中科大等名校的班級。教室燈光常亮到晚上十一點,桌上《抽象代數》的書頁間夾著他們12項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的成績單——這只是湘潭大學眾多學霸群體的縮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 3 個女生寢室里,11 名女生用 "晚上11點半前必須休息" 的公約,集體實現5人保研、6人考研的戰績,其中鄧小凡同學連續 4 年專業排名第一的筆記,至今在學院資料庫里流轉。
這樣的景象背后,是湘潭大學用 "拔尖班" 制度筑起的學術金字塔。2014年啟動的 "韶峰計劃" 里,物理學韶峰班實行的 "學術導師制" 要求學生從大一起就參與課題研究,院士咨詢團隊與長江學者組成的 "指導天團",會定期出現在 18 人的小班課堂上。數學類韶峰班更將 "動態淘汰機制" 寫入培養方案,2021 級班級從 28 人精簡至 26 人的過程,恰是 "嚴入口、重特色" 培養理念的注腳。這種機制催生出材料類師昌緒班73%的升學率,29 名畢業生中有 24 人帶著 "科研驅動學習" 的底色走進浙大、復旦的實驗室。
但學風的養成從來不止于制度設計。在自動化與電子信息學院,"考研小分隊" 的約定讓圖書館三樓成了固定陣地;碧泉書院的哲學專業教室里,56.8% 的升學率背后是師生共享的 "經典研讀小組"。學校層面的 "聽課制度" 讓領導班子每周深入課堂,而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為韶峰班設立的 "創新項目特別獎學金",則把 "三全育人" 落到了實處。當清晨的陽光掠過圖書館前的長隊,當深夜的路燈映照著抱著《量子力學》走向宿舍的身影,這些日常場景構成了比數據更鮮活的學風注腳。
從數學韶峰班100%的保研率到馬克思主義學院連續9年超50%的升學率,湘潭大學的學風像三拱門般兼具厚重與開放。學風這個軟實力,恰恰是最難得的所在,也是湘潭大學保研率、上岸率、上岸高校質量,3方指標都很高的秘密之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