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梁斯君
編輯 / 蘭雨
一邊是IPO未及預期般順利,一邊是員工退股的輿論風波,廣汽埃安在這個初夏略顯“不安”。
針對近期引發關注的埃安員工持股計劃,廣汽再次作出正面且有力回應——集團“一把手”馮興亞于上周五對媒體明確表態,“關于廣汽埃安員工持股計劃,不可能存在高管提前全額退款的可能,員工實在遇到困難,廣汽不會撒手不管。”
此前,廣汽集團與埃安齊發聲明辟謠回應,相關新聞可點擊車厘子報道:
在近兩小時的談話中,馮興亞針對“埃安IPO進程、番禺行動一體化改革”等熱點話題一一作答,給出了一系列推心置腹的答案。他坦言,“廣汽對埃安的資源投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廣汽集團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只有47.6%,是中國汽車行業財務結構最好的企業之一。這么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健發展,即便是廣汽埃安,尋求資本運作也是為了釋放組織活力,而不是依賴資本市場來解決發展的資金問題。”
馮興亞強調,盡管現在不是埃安IPO的最佳時機,但一向以“穩健”著稱的廣汽集團,絕對與“車圈恒大”等言論毫無關系。
只要不下桌,早晚能開席
“埃安IPO,現在不是最佳時機。”馮興亞開誠布公地說道,并向媒體詳細梳理了廣汽埃安近5年來的發展脈絡。
作為廣汽集團自主板塊的雙子星之一,廣汽埃安一度沖入全國新能源前三,與比亞迪、特斯拉組成新能源車領域的BAT。2022年,廣汽集團對廣汽埃安進行混改,推動員工持股。在廣汽埃安有望成為科創板新能源汽車第一股的預期之下,員工熱情很高,700多名員工以人均200多萬元的金額,總計出資17.82億元參與這一持股計劃。
按照協議,當時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所有人,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有5年鎖定期,到2027年屆滿。在鎖定期內,如果員工離職就必須退股,并按照上一年的埃安凈資產值計算退還本金。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設置將優秀員工留住,一起做好企業。同時這種設置對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所有人都是一致的,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因此,不可能存在高管提前全額退款的可能。”馮興亞如是說。
彼時,廣汽埃安憑借大幅增長的銷量穩坐新勢力頭把交椅,估值曾超過千億元,前景看好。然而,進入2024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廣汽埃安未能進一步打開C端市場,推出的豪華品牌昊鉑也反響平平,高端化進程受阻,致使當年銷量同比下滑21.9%至37.49萬輛,這是埃安首次出現銷量下滑。
其后,埃安進一步在資本市場遇冷,廣汽認為當時并不是廣汽埃安上市的最佳時機。馮興亞表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專心將廣汽埃安的估值做大,尋找合適時機再進行資本運作,具體形式包括繼續推動上市,或者集團收購等多種方式。未來員工的退出渠道也會多樣化,除了上市或者集團收購,他們也可以股東方式獲得企業分紅。
他更強調,當初內購公司股票時,有員工為了籌資曾向銀行貸款,考慮到這些員工可能存在支付利息和本金的壓力,如實在有困難,廣汽不會撒手不管。
只要不下桌,早晚能開席。
馮興亞表示,接下來廣汽會不斷把優質資源注入廣汽埃安,包括昊鉑。尤其是埃安,計劃將面向B端的產品單獨打造一個新的品類,從而讓品牌能夠更加專注C端。昊鉑則定位在新能源車的高端品牌,今年迎來產品大年,將會密集投放6款新車型,以純電、增程雙線技術路徑全面覆蓋用戶多元出行場景。
“番禺行動”如何持續引領廣汽向上?
強大的企業都必然經歷陣痛期,對于廣汽集團而言,這未嘗不是一次對內審視,凝聚改革共識,對外展現公司發展戰略和品牌規劃的良機。
過去的2024年,廣汽集團出現了銷量和業績的下滑。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廣汽集團內部對公司發展進行深刻反思,結論是必須改革。
于是,廣汽于去年11月開啟了三年“番禺行動”,就是要在行業大變局的關鍵節點和自主品牌向上發展的窗口期,以二次創業的決心和勇氣實施變革,抓創新、穩經營、促轉型,將自主板塊的戰略管控向以“項目成果”為導向的經營管控。
馮興亞稱:“廣汽是‘先有兒子后有爹’,也就是先有的子公司,再有母公司,所以它的發展和別的企業不一樣。”他表示,有些改革效果立竿見影,有些改革需要穩固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這8個多月來,我們一手抓經營、一手抓變革,兩步并作一步走、一天當成兩天用,各項變革工作都在有序推進中,有些也有了初步的成效。”馮興亞坦承,“自我革新、自我否定最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做,不做就會被消費者否定、被市場否定。”
到目前為止,廣汽改革主要做了四件事:打造經營型總部、實施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導入IPD(集成產品開發)再造產品開發流程體系和推進干部人事改革。
馮興亞認為,自主品牌發展會落實“賽馬(參數丨圖片)機制”,但戰略重點必然傾斜資源,不會平均分配,否則就會喪失競爭活力,“該賽的領域一定要賽,該整合的業務一定要整合。”
具體而言,在再造產品開發流程上,廣汽導入IPD,并以此進行產品定義,將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分開。在這種模式下,廣汽設置了產品總經理,讓產品總經理組建團隊參與"賽馬",考核機制也從傳統企業的崗位考核改為以項目主導。
根據規劃,廣汽傳祺向往車系今年計劃陸續推出3款全新車型,另有4款改款/派生車型上市;再加上埃安、昊鉑品牌上述的規劃,廣汽自主板塊的三大品牌將計劃推出16款全新及中改車型,覆蓋多種能源形式和6萬~30萬元價格區間,并爭取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與此同時,由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的華望汽車,馮興亞表示該品牌正穩步推進團隊建設與產品研發工作,首款車型預計將于2026年面世。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成效不會立竿見影,尤其是在汽車這一長周期產業中。
當前,廣汽集團仍處于新能源汽車轉型階段,馮興亞認為,向新能源方向投入巨資,是戰略需求。他表示:“企業轉型需把握節奏,若轉型過快,可能油車、電車優勢均未形成,無法進入消費者選擇名單,這才是可悲的。”
有一種說法,2025年是新能源汽車的生死年,汽車市場從增量時代走到了存量時代,加速了車企的洗牌淘汰。新能源品牌“下桌”各有原因,有的是過早下沉,有的是大股東撤資,有的是技術路線錯配,而有的是創新不足,無法適應市場節奏,正所謂不幸的原因千姿百態。
可即便每一步都走對,車企也是如履薄冰,這是一個過度內卷的時代,市場被“卷”到了毫無容錯空間,也不給任何一個企業歷練糾錯的機會,一向以“穩健”著稱的廣汽不在此列。
踏過埃安混改的激流,廣汽必將走入自主板塊與新能源事業轉型發展的深水區,在馮興亞掌舵下,在改革層面上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之后,廣汽將撣落身上的塵土,奮然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