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每次在派遣官員前,都會將他們帶到一口古井旁邊,語重心長地告誡:“做清官、拿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這口井。雖然井水不滿,但足以養活一家老小。如果你想加高井臺,一旦臺破水溢,不僅會殃及自身,還可能丟了烏紗帽。”
這一段話被記錄在《朱元璋傳》之中,成為后世對他治國理念的見證。
作為開國皇帝中唯一出身赤貧的朱元璋,他早年的生活充滿艱辛:逃荒、乞討、放牛,甚至做過游方和尚。這些經歷讓他對底層百姓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理解。
他親眼目睹貪官污吏如何魚肉鄉民、橫征暴斂。登基之后,他深知只有農民富裕了,天下才能安定,自己的江山才得以穩固。
因此,他視與農民作對為與自己作對。可以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反貪最堅定、力度最大、手段最多且懲處最嚴厲的皇帝之一。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在撰寫《御制皇陵碑》時,再次回憶起童年的悲慘遭遇:那年天災頻發,父親64歲病逝,母親59歲去世,不久兄長也因病離世。
而地主竟然連一塊墓地都不肯施舍,還大聲訓斥。最終,是地主的兄長可憐他們,給了一塊地下葬父母和兄長。當時沒有棺槨,只能用破衣服裹尸,更談不上祭品了。
盡管全家終年辛勞,卻始終無法擺脫貧困。在至正四年春天,淮北爆發蟲災和瘟疫,全家人幾乎走投無路,無奈之下只能各自逃命。
朱元璋四處乞討,多次徘徊在死亡邊緣,這段經歷使他對那些貪婪腐敗、不體恤百姓的官吏產生了刻骨仇恨。因此,各類貪官幾乎無法從他的眼皮底下逃脫。
某一天,當朱元璋審查各地呈交上來的財政賬目時,他發現一本賬冊中的“十萬兩白銀”被改成了“五萬兩白銀”。這一字之差就意味著五萬兩白銀被私吞。
他怒不可遏,并仔細核查后確定賬本是戶部侍郎郭桓呈報,于是召見郭桓質詢。他指著賬本上的數字問道:“這個賬本,你核實過嗎?”
郭桓回答:“下官已經核實,請皇上明察。”
朱元璋將賬本扔還給他,“那現在重新核對一下,看是否還有遺漏。”郭桓戰戰兢兢,以為可以蒙混過關:“有人改動,加了個‘十’。”
朱元璋憤怒地說:“你吃著朝廷俸祿,卻魚肉百姓,這明顯是你自己動手腳,還敢信口雌黃!”隨后,他命人將癱軟在地上的郭桓拖進大牢。
這一起案件牽出了一個驚天陰謀——六部小官員勾結地方官僚,大肆貪污稅糧及魚鹽等物資,總計侵吞二千四百余萬石米和大量黃金白銀。
最終,在朱元璋的鐵腕治理下,包括12名高官在內的一眾同案犯皆被斬殺,從而震懾了整個朝廷,也展現了他堅決反腐的決心。
在那起案件之后,朱元璋發布了一道命令,將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絕類似的貪污行為再度發生。
用心良苦誡百官
明王朝初建之時,因長期戰亂和災荒,百姓生活已陷入極端困境。許多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功臣們,認為自己功成名就,可以開始享樂,于是驕縱之氣也隨之而來。
然而,從社會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朱元璋深知,這樣的態度是萬萬行不通的。
他情真意切地勸告這些功臣:“我曾經過著苦日子,看見那些貪官對百姓疾苦置若罔聞,我內心恨透了他們。我立誓要制定嚴厲法律懲治貪官,只要有人敢欺壓百姓,絕不寬恕!”
有一天,為了慶祝馬皇后的生日,朱元璋下旨設宴款待群臣。大臣們滿懷喜悅,以為可以重溫戰爭年代那種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時光。
當他們來到皇家宴席,卻發現桌上只有三道菜:炒韭菜、一盤青菜和一碗蔥花豆腐湯。通過這次簡樸的壽宴,朱元璋告誡官員們,要保持清廉,兩袖清風,并規定今后官員請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湯”。如有違反者,將受到嚴厲懲罰。
為了更有效地督導官員們,朱元璋別出心裁地安排專人每天夜半五更,在譙樓上吹響號角,高聲唱道:“為君難,為臣更難;創業難,守成尤難;保家難,自保亦難!”這種警示方式可謂警鐘長鳴。
此外,他親自編纂《大誥》一書,其中記錄了他親自審訊和判決的真實案例。這本書被廣泛分發到各地,每個官員都必須認真學習。
嚴苛的懲治措施
朱元璋將官吏廉潔視作國家存亡的重要因素,并立下“殺盡貪官”的決心。在他的統治期間,共進行了六次大規模反貪行動,大約有10萬到15萬各級官員被處死。他曾寫下一首《菊花詩》表明志向: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在南京修建宮室時,他把負責工程的人提交的圖樣中所有華麗雕琢部分全部去掉,在墻壁上畫滿觸目驚心的歷史故事,以此警醒自己和后代子孫。
根據史料記載,有一天朱元璋興致所至,到下屬官員家里微服私訪。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就悄然來到弘文館學士羅復仁家中。
讓他意外的是,這位高官在京城住得破舊寒酸,沒有像樣的凳子供他坐。看到這一幕,朱元璋非常感動,回宮后賜給羅復仁一處豪宅。
對于所有官員的薪俸收入,朱元璋了如指掌。他希望這些人能老老實實依靠俸祿安穩度日。然而,即便如此苦口婆心教誨,總有一些腐敗分子存在,自以為不會被發現。
對此類行為,他毫不手軟,但凡貪贓60兩以上者,一律梟首示眾,并做成稻草人,讓每個圍觀者早晚瞻仰,引以為戒。
朱元璋的警告讓許多官員都嚴守法紀。常州郡守許度就是其中之一,他平日里對太湖白魚情有獨鐘。有一次,一名漁夫在找他打官司時,帶來了幾條大白魚作為禮物。
許度婉拒了這份心意,漁夫不解地問:“您不是喜歡吃太湖白魚嗎?為什么不收呢?”
許度答道:“接受你的魚就等于受賄,我可能會被罷官,那以后我拿什么去買魚呢?”而后,許度請漁夫教他織網捕魚,這一請求得到了漁夫的爽快答應。案子結束后,許度利用休息時間向漁夫學習如何捕魚。
某次朱元璋巡訪常州,許度用自己捕來的白魚款待皇帝。朱元璋疑惑地問:“靠你那點俸祿怎么買得起這么多白魚?”為了證明自己,許度邀請朱元璋一同下湖捕撈。
他嫻熟的技藝與老練的漁民無異,讓朱元璋十分滿意,并賞賜了百兩紋銀。從此,在明初各地,郡、府官員精通農耕和養殖成為一種獨特景象。
然而,即便是皇親國戚,也難逃朱元璋鐵腕反腐之手。歐陽倫是安慶公主的丈夫,也是進士出身,被封為駙馬都尉。他聰明絕頂,但仗著身份竟敢觸碰禁忌。
他指使手下走私茶葉到蘭州,這在當時是重罪,因為國家規定茶葉為重要出口物資,不允許私人販賣。在一路暢行無阻之后,他們在蘭州黃河橋頭被一個硬骨頭的小吏攔住并上奏給皇上。
得知此事后,朱元璋怒不可遏,自知無人敢審此案,于是在金鑾殿親自審問。歐陽倫嚇得魂飛魄散,如實交代了一切,并跪地求饒,希望岳父能免他一死。
兵部左侍郎也替他說情,請求皇上看在九年翁婿情分上饒恕他。而公主更是哭聲凄慘,請求放過駙馬,她愿意放棄公主身份回鄉做個平民。
然而,面對這些苦苦哀求,朱元璋始終冷臉相對。他深知,如果不殺歐陽倫,將無法向天下百姓交代,也難以維持自己的威信。
最終,他憤然下令:“將歐陽倫押至午門斬首,再有人求情,與之同罪。”安慶公主聽聞此言幾乎昏厥,只能癱坐在地痛哭失聲。這時她質問:“天下誰人不貪,你殺得完嗎?”朱元璋堅定回應:“焉知殺不完?”
這一事件再次彰顯了朱元璋對貪污腐敗的零容忍態度,為了肅清朝廷,他傾盡畢生心力,無論對方是誰,都毫不留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