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國《世界報》網站2025年6月18日刊登的克里斯托夫·施利茨的文章《烏克蘭戰爭的三種結局》,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存在三種主要可能。這些結局基于當前西方支持力度、俄羅斯戰略意圖以及國際政治動態的分析,但每種結局的實現都面臨現實約束。
第一種結局是西方國家采取強硬措施。在這一情形下,西方無視俄羅斯的核武器威脅,大規模向烏克蘭提供現代化武器,使烏克蘭具備有效自衛能力,從而對俄軍施加巨大壓力。同時,西方會大幅收緊對俄經濟制裁,限制俄羅斯獲取先進技術產品、使用國際支付體系,并切斷其能源收入來源。
如果俄羅斯不動用核武器——這一可能性被認為很低——那么俄羅斯將被迫無條件停戰,停留在當前接觸線,并啟動和談。烏克蘭得以作為主權國家存在,盡管克里米亞等部分領土仍由俄羅斯控制。然而,這一結局被視為不現實,因為西方不愿提供遠程武器系統或更多裝備,也不愿因嚴格制裁而承受重大經濟損失。
第二種結局是俄羅斯取得決定性勝利。在這一情形下,美國從沖突中抽身,將支援烏克蘭的任務留給歐洲等第三方,特朗普政府優先應對印太地區局勢,放棄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特朗普認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挑起沖突損害了美國利益,因此沒有美國全力支持,烏克蘭終將戰敗。歐洲只能短暫彌補這一缺口,但無法持久。
結果,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領土遠超當前范圍,烏克蘭失去出海口,第聶伯河以東地區可能建立非軍事區。澤連斯基下臺,西方提供模糊的安全擔保,新烏克蘭政府主權受限,其余領土雖可加入歐盟,但無法加入北約。這一結局比第一種更現實,概率約35%,因為特朗普視其為經濟上有利的方案,便于與普京開展務實合作。
第三種結局是烏克蘭被迫作出重大讓步。在這一情形下,沖突長期持續,但西方支持不足,烏克蘭轉為守勢。俄羅斯緩慢占領更多領土,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可能在今年被俄軍奪取,成為轉折點。西方隨后施壓基輔放棄戰斗,迅速談判。如果基輔拒絕,停火將推遲,但烏克蘭談判地位已因領土損失而削弱。美國和歐盟的支持者寧愿接受糟糕結局,也不愿戰爭無限延續。
最終,烏克蘭作出重大讓步,沖突沿接觸線無限期凍結,建立遼闊非軍事區,但無和平條約。奧地利專家馬庫斯·賴斯納上校認為,莫斯科將與華盛頓加強經濟合作,北約繼續軍備建設。
這一結局概率高達65%,被視為最現實方案,雖對烏克蘭是災難,但對俄羅斯、美國和歐洲有益。長遠看,它性價比最高,保障美歐相對安全,俄羅斯獲得緩沖區,控制烏克蘭,不再擔心北約東擴,并專注于擴大在非洲和亞洲的影響力,在全球南方建立新聯盟。
總體而言,俄烏沖突的結局取決于西方內部團結、美國政策轉向以及俄羅斯的軍事韌性。施利茨的分析強調,第三種結局最可能,因為它平衡了各方利益,但烏克蘭的犧牲最大。無論哪種結局,都反映了沖突的復雜性,各方需面對現實約束,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