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髡(kūn)刑,屬于上古時代就開始流傳的酷刑,比較特別的是它不是讓犯人皮開肉綻,而是一種對犯人進行精神侮辱的懲罰,具體操作就是剃光犯人的頭發和胡須。
這種刑罰放在現代,其實就是去了一趟理發店嗎,還是免費的,雖然說發型不可選,但也絕對算不上懲罰,更談不上侮辱。
可是放在我國古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古人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頭發胡須是父母贈與的,剪發都是不孝的行為,所以古人是不敢輕易剪發的。
《三國演義》中,曹操嚴肅軍紀,禁止士兵的馬踐踏農田,違者斬,可不曾想曹操的坐騎毀壞了農田,一軍統帥不能言而無信否則無法治理軍隊,可又不能真的自殺,最后便想出了“以發代頭”的法子,剪了一縷頭發,當作砍頭,既保住了命,又堵住了悠悠眾口,剪發堪比砍頭,可見頭發在古人心中的重量。
清朝入關之后,要求全民剃頭,多少漢人哭著喊著不剃頭,最后是清政府“留發不留頭”的高壓政策,才強迫漢人剃了頭發,又一次印證了頭發的重要性。
正是在這樣的認知環境下,才有了髡刑這種不傷人身體,卻能傷人尊嚴、予以懲戒懲罰。
朱元璋為何會對自己兒子用髡刑呢?
朱元璋是有名的護犢子皇帝,動用髡刑實在是兒子不成器,被教訓的是朱元璋的第十子魯王朱檀。朱檀少年時,勤奮好學,是個溫文爾雅的公子,朱元璋也很喜歡他,賞賜了封地,封了王爺,還給他娶了開國大功臣湯和的女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