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輝煌之巔
三年前,哪吒汽車是資本圈競相追逐的香餑餑,360豪擲29億押注,寧德時代實彈站臺,還有國資為其背書。哪吒汽車憑借著價格優勢和下沉市場策略,一路高歌猛進。
哪吒汽車的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其真正老板方運舟是業界大咖。他曾任奇瑞新能源副總經理,負責電動汽車的試驗和研發。2014年,電動車行業風起,他果斷在浙江桐鄉成立合眾新能源,也就是如今的哪吒汽車。不過,方運舟是技術出身,在公司營銷方面有所欠缺,于是他找到了張勇。
張勇此前業績斐然,2017年帶領北汽新能源實現年銷10萬輛的歷史性突破,成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全球銷量冠軍,當時的特斯拉也只能屈居第二。哪吒首款車N01上市,延續低價加下沉策略,補貼后5.98萬到6.98萬,續航超300公里的純電SUV,讓它在市場上一騎絕塵,甚至超越了當時的比亞迪。后續的哪吒U、哪吒V也表現出色,到2022年,哪吒汽車以15.2萬輛的銷量成為新勢力銷冠
二、
盛極而衰
然而,輝煌總是短暫的。2023年,哪吒汽車全年交付量僅為12.75萬輛,同比下滑16.16%,成為當年唯一銷量下滑的主流造車新勢力。2024年,銷量進一步萎縮至6.45萬輛,同比暴跌49.37%。到了今年,1月銷量159輛,2月377輛,3月和4月甚至沒有了銷售數據。從銷量冠軍到瀕臨絕境,哪吒汽車只用了兩年半,還留下了183億的巨額虧空。
哪吒汽車走到如今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公司股權結構分散,創始人方運舟根據當年IPO招股書顯示,個人持股比例僅為0.7%,個人控制的實體合計持股11.82%,一致行動的相關投資者合計持股20.28%,在董事會中話語權不足。董事會中包含國資、商業資本、投資人等12位董事,各方都打著自己的算盤,沒有人真正關心哪吒汽車的生死存亡
在品牌戰略上,哪吒汽車既想保住低端市場,又想沖擊高端市場,導致品牌混亂。低端車型被全產業鏈布局的比亞迪碾壓,高端車型又因出身網約車市場而難以被認可,被蔚來、小鵬等品牌超越。
三、
員工與供應商之殤
公司經營不善,首當其沖的是員工和供應商。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哪吒汽車裁掉了大約3000名員工,欠薪加賠償約4億元。更離譜的是,有的員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續簽合同,轉到子公司名下,一旦賠償,對公賬戶卻沒錢。
供應商也深受其害,截止到2024年年底,2.3億的貨款拖垮了一眾供應商。哪吒汽車想出債轉股的化債方案,讓供應商70%的債權化為合眾汽車股權,剩余30%債券分15期償還,但明眼人都知道,如今哪吒汽車的股權和廢紙無異
哪吒汽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泰國市場。3月22日,哪吒汽車宣布與泰國金融機構NLTH達成100億泰銖授信,并計劃7月在泰國啟動本土化生產,以哪吒X等低價車型開拓東南亞市場。但21億的授信明確專款專用,國內債主無法用這筆錢償債。債轉股方案和泰國融資的先后順序也讓人懷疑,到底是欺騙供應商簽訂協議,還是另有隱情,不得而知。2024年哪吒汽車在泰國銷量7969輛,位列純電第三,最近又發布登陸印尼和毛里求斯的視頻,但指望這幾個小國市場拯救公司顯然不現實。
終章、
殘酷真相與警示
從15萬銷量的新勢力銷冠,到183億虧空的破產邊緣,哪吒汽車的墜落折射出新能源造車最殘酷的真相。當資本把企業當提款機,管理層把年薪當績效獎,品牌把低價沖量當核心戰略,再輝煌的起點也只是加速墜落的跳板。
汽車產業需要三電系統的技術沉淀、供應鏈的緊密合作和用戶對品牌的信任積累。哪吒汽車7年燒光228億,卻沒燒出拿得出手的電池技術和被用戶認可的智能系統,只留下高管天價年薪、員工欠薪清單和供應商的血淚賬單。
哪吒汽車的故事提醒后來者,真正的商業傳奇不是靠資本的狂歡堆出來的,而是靠對技術的敬畏、對用戶的真誠和對責任的堅守。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創造真正的輝煌。
新能源車你看好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