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美兩國代表在倫敦展開談判,曝光出來一個談判細節:中國要求美國取消芯片等高科技的限制。美國代表說:你們如果不喜歡管制,那就讓我帶走你們幾枚超音速導彈。美國代表的意思是科技限制是正常行為,就像你們限制超音速導彈不賣給美國一樣。聽到這話后,中國代表一下子無話可說了。
這一次談判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談論芯片和稀土的問題嘛!從這一次談判的舉辦,看出來中美兩國的思路不同,中國的思路是:你限制我的芯片,我就限制你的稀土,如果你承受不了了,就來找我談判,談判的結果將是你讓步我也讓步,取消各自設立的限制。而美國人不是這么認為的,美國認為:我限制你的芯片是正常的,如果你承受不了了,你就來找我談判,現在是你限制我的稀土,我承受不了了,來找你談判,只談稀土的事情。
從公布的談判結果來看,既沒有提到稀土,也沒有談到芯片。思維方式不同,雞同鴨講,各說各話,中美之間要想愉快合作,還需要很多努力。
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不相同的,從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中美之間打交道,一路磕磕碰碰,與思維方式的不同有很大關系。以前中國太弱了,中國不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中美之間有紛爭不像現在這么激烈,中國大部分時間屈服于美國,現在中國強大了一點,不想一直屈服于美國了,才有這幾年中美之間的明顯糾紛。
其實,談判這一個詞,是我們中文的詞匯,對于這一行為,中美兩國就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國人認為,談判嘛,就是你讓一步,我讓一步,然后折中,雙方得到一個共贏的局面。而美國人可能不是這么理解的,美國人的所謂談判,大多時候是:我不動武力,你就必須給我讓步,這才是談判。
2021年,中美國兩在阿拉斯加會談,中國代表當著美國人和記者的面說:我們把你們想的太好了,我們認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這個細節在中國的網絡上曝光后,中國網友覺得很解氣,實際上這還是中美兩國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面對記者時,王毅說吃了泡面,看來美國人連招待都沒有做好,美國人沒有中國的招待客人的習慣,不像美國人來中國訪問,中國人還得拿出高規格的待客之道,還到故宮里聽一場戲。
中國人認為,客人來了就應該拿出主人的待客之道,把客人招待好了,事情就好談了。你像中國網友很多時候談山東人喝酒談合同,這就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思維習慣,認為我盡了地主之誼,把你招待好了,你就會投桃報李,在合作的時候會讓步與我。
結果呢?中國是盡了地主之誼,卻沒有換來美國人的好臉色,全世界都把他當政治素人,只有中國會在各方面尊重他一下,結果換來對中國最狠的科技制裁。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美兩國思維方式不同,最早可能追溯到1949年,解放大軍都涌進南京城了,蘇聯代表都隨著跑到了廣州,而美國的司徒雷登卻留在了南京,三座大山都要消滅,你留在美國有何用,所以當時中國理解不了美國,美國也理解不了中國搬倒大山的氣概,結果就是一句:別了司徒雷登,中美兩國在半島上打了三年的仗,直到70年代才結觸,快到80年代了才建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