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沈庹
一次正常的減持計劃,為什么會掀起一場狂風巨浪?有友食品實控人趙英,可能也摸不著頭腦。
答案其實已經蘊積多年。大單品失靈、熱衷投資理財,以及6年4換董秘等等,公司盡管頂著“泡椒鳳爪第一股”的桂冠,卻一直被外界詬病不已。
去年以來,有友食品終于在新零售渠道上獲得突破,重回增長軌道,并在今年迎來股價大漲。在這個當口,老板娘突然宣布減持,難免不引發市場情緒的劇烈波動。
減持引巨震
也許,有友食品(603697.SH)實控人趙英沒有想到,自己公布減持計劃后,居然會掀起一陣狂風巨浪。
昨日開盤,公司股價即陷入大跌,盤中觸及跌停,雖然盤中小幅回升,全天仍大跌7.65%,領跌整個休閑食品板塊。
6月22日晚間,有友食品公告,實際控制人趙英因個人資金需要,計劃減持不超過1283.08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其中,以集中競價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427.69萬股、855.38萬股。減持周期為2025年7月15日至10月12日。
截至公告日,趙英持有公司5540.17萬股,占總股本的12.95%,為第二大股東。
趙英系創始人、董事長鹿有忠之妻,夫妻二人及其女兒、公司董事鹿新,共同控制有友食品,直接持股合計67.82%。加上鹿有忠之兄弟鹿有明、鹿有貴,鹿氏家族合計持有公司70.25%股權。
這本是一次正常的減持行為。但今年以來,有友食品股價累計上漲37%以上,在這個當口老板娘難免被疑高位減持。
在減持計劃發布當晚,就有中小投資者預測,股價勢必受到沖擊,沒成想一語成讖。
趙英減持真的是因為資金需要嗎?數據顯示,有友食品自2019年上市以來派現9次,累計分紅8.27億元。按照持股比例,落入鹿氏家族口袋的資金,不少于5.8億元。
一度陷入瓶頸
鹿有忠早年在經營酒樓生意過程中,無意間發現餐桌上的佐餐小菜泡椒鳳爪,深受客人喜愛,遂將產品生產工業標準化,推出真空袋裝泡椒鳳爪產品,在市場熱銷。
綠皮火車盛行的年代,每到飯點,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一袋泡椒鳳爪,簡直就是火車上的“黃金搭檔”。
經過多年發展,這袋泡椒鳳爪不僅成為鹿有忠手里的王牌產品,還將有友食品推向資本市場,成為“泡椒鳳爪第一股”。
2021年,公司行至巔峰,其泡椒鳳爪產品年銷售量超2.5萬噸、收入9.61億元,在細分賽道絕對稱王。
不過,泡椒鳳爪并未長期保持增長勢頭,反而自巔峰后呈現出疲態,盡管公司推出其他新品助力,亦未能有效拉動業績。2021年之后,公司歸母凈利潤連續3年下降。
經過多年積累,公司手里的閑錢多了,試圖通過投資理財收益來增厚業績。
2020年至2024年,有友食品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分別為7.00億元、11.02億元、9.37億元、7.13億元和8.29億元,分別占各期末總資產的36.44%、52.02%、45.75%、35.60%和40.50%。
投資理財收益最高年度出現在2021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收益達到3545.40萬元。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單純通過投資理財產品,收益已經越來越不理想。
截至5月9日,公司最近12個月使用自有資金委托理財投入12.30億元,贖回3.7億元,實現收益602.38萬元;
截至5月30日,公司最近12個月使用閑置募集資金委托理財投入2.7億元。其中,收回投資1.7億元,實際產生收益為198.91萬元。
在熱衷投資理財的同時,公司大單品泡椒鳳爪原地踏步。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分別為約7.82億元、7.22億元和的7.85億元。
渠道破局
2024年,有友食品終于結束業績連續3年下降的局面。當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5.44%至1.57億元。同期,營業收入實現11.82億元,同比增長22.37%。
在渠道上的破局,為公司注入新的動力。去年下半年,公司先后進入山姆、Costco等渠道,尤其是新推出的山椒味脫骨鴨掌,在山姆渠道賣爆。
東吳證券研報披露,除了山姆,有友食品還和盒馬、Costco達成合作,烏雞爪、素食之類定制產品,并陸續在合作方渠道上架。
與新零售渠道的合作,讓公司嘗到了甜頭。2024年,其他泡鹵風味肉制品業務,成為拉動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重要力量,實現收入1.52億元,暴增840.69%。
2025Q1,公司肉制品收入為3.54億元,同比增長45%,主要系脫骨鴨掌貢獻的增量。渠道上,山姆和零食量販等作為增量渠道,紅利加速釋放。不過,傳統經銷渠道相對承壓。
這和眾多休閑零食企業面臨的困境一樣,早期依賴經銷渠道分銷,由經銷商覆蓋大賣場、連鎖商超、便利店及食雜店等終端。
但在大單品泡椒鳳爪摸到行業天花板時,并沒有及時觸達新零售渠道,更沒有迎合消費升級趨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以至于影響收入增長。
抱上山姆、量販零食等新渠道的大腿,有友食品有了底氣。不久前,鹿有忠官宣今年整體收入增速不低于20%。
不過,盒馬、山姆之類的渠道,不僅選品苛刻,而且會周期性淘汰產品,有友食品能否持續輸出創新產品,是一大挑戰。
產品研發成為關鍵,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為413.27萬元,占其營收比例約0.35%。
同時,直接和新渠道合作,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去年,公司應收賬款7461.45萬元,同比大增1866.24%。今年一季度末,應收賬款規模更是達到1.28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