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聽說有小米這個牌子手機的時候,鐵流覺得互聯網品牌不靠譜,而且這種手機居然還要搶才能買到,饑餓營銷就是吊人胃口,互聯網品牌+饑餓營銷直接勸退。
當年,同學買了P6,雖然K3V2很坑,但他基于支持國產還是買了,得到反饋是發熱嚴重,沒法玩游戲。
受同學影響,買了榮耀6,支持一波麒麟920。運氣比較差,用了半年多時間,只要不插充電線就會無限重啟。
由于本地售后推諉扯皮,就懶得找售后,換了運營商的合約機。
即便如此,在麒麟950發布后,鐵流稱贊是技術引進芯片在商業市場競爭的典范。
不過,隨著拿ARM標榜自主沖體制內采購,5G吹牛無底線徒耗財政,以及閃存事件、P月事件、251、過度宣傳智駕,直至相關部門叫停整頓行業營銷風氣......這些事件非常敗路人緣。
十多年下來,基于支持國產的考量,不考慮蘋果、三星,把聯想、中興、OPPO、VIVO、360、小米、酷派、IQOO、真我等主流品牌都試了個遍,發現手機其實沒那么玄乎,不是越貴品控越好,品控完全靠運氣。
發現價格其實除了個別品牌會貴一些,紅米、真我、IQOO基本就是最實惠的那一檔。
名氣大的品牌,性能和品控不一定就好,酷派、360、中興這類邊緣化品牌在當年品控未必比當時領頭羊三星、蘋果差。
之后,又接觸了小米的空調、電視等生態鏈產品,發現小米的東西未必是最便宜的,但基本屬于相對實惠的定價,偶爾有價格刺客,韭菜割的也沒友商那么狠。
想必這也是網絡上調侃“奔馳小米不坑窮人”的原因。
不少行業在小米進入后,價格普遍下滑,堪稱行業鯰魚。
當然,也有些行業本身已經就很卷,小米無法撼動,比如PC,聯想、戴爾、惠普、華碩等大廠已經卷的飛起,所以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在PC行業沒有起到鯰魚作用。
最近,被小米用照妖鏡照出來的行業是電車。
原本,新勢力普遍宣傳電車燒錢,幾百億元下去也是杯水車薪。以蔚來為例,至2024年底,蔚來的累計虧損已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公司還有900億負債。就恒大來說,燒了550億,FF則燒了1200億。
結果雷軍燒了200億,還是玩重資產,自建工廠,不是像新勢力那樣輕資產運營,找代工廠貼牌,就燒出了Su7這樣一個爆款車型。展示出雷軍極強的供應鏈管控能力和執行力。
新勢力如此燒錢,一方面是因為拿投資人的錢揮霍無度,另一方面是內部腐敗。
最好的案例是極越和小鵬,吉利和百度一對賬,才發現虧空。
小鵬是在王鳳英入職后,進行了內部整頓,何小鵬才發現自己以前被手下忽悠了,反腐后把成本降下來,從2023年的虧損百億,變成了2025年1季度虧損6.6億。
最近,還有一個小米發揮鯰魚效應的就是手機芯片。
過去,一些人把買ARM授權開發手機芯片描述為具備很高技術門檻的黑科技。并以此論證宗教廠如何如何牛逼。
事實上,ARM芯片是一個分工高度細化的產業。
前端的IP可以買,后端設計可以外包,比如某國產ARM芯片將設計業務外包給世芯。
有技術實力的前端可以買ARM公版做修改,后端也能自己做。
細致入微的產業分工已經把ARM芯片設計變成了資本游戲。
過去,海軍總是鼓吹千億研發,并用哲庫“未來3年投入500億”,最終折戟沉沙為自己佐證,ARM手機芯片的含金量如何如何高。
然而,這只是哲庫亂燒錢,正如汽車行業的恒大、FF、蔚來。
即便是所謂的哲庫“未來3年投入500億”,其實也是有水分的,有分析稱哲庫燒錢在100-150億。
小米也是一個參照,開發玄戒用了130億。
這還是小米第一次做芯片,前端大量購買成熟商業IP的結果。以后隨著小米自有IP的積累,研發成本肯定會降下來。
使用尖端工藝也是燒錢的重要原因,由于小米用了臺積電3nm工藝,以及歐美大廠匹配3nm的EDA工具,這些都不便宜。
必須指出的是,如果真正全自主研發,核心IP全部是自研,不需要向外商購買,后端設計也全部自己做,不委托境外設計團隊,工藝用境內成熟工藝及配套EDA工具,其實開發芯片并不需要百億投入。
典型的案例就是龍芯。
2022年,龍芯研發投入金額3.13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2.36%。
2023年,研發投入為5.2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3.47%。
2024年,研發投入為5.3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5.34%。
2025年一季度,研發投入金額1.35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08.00%。
這幾年里,龍芯維持嵌入式CPU、工控CPU、筆記本CPU、臺式機CPU、服務器CPU齊頭并進,還在開發GPU和AI芯片,可以說是把有限的資金用到了極限。
由此可見,從指令集開始自研,核心IP全部自己掌握,后端全部自己做,使用境內成熟工藝研發芯片會比基于境外技術授權開發芯片省很多錢。
必須說明的是,正如談抗日貢獻的關鍵指標是打死多少鬼子,而不是自己的傷亡有多大。
衡量CPU公司技術水平的關鍵指標是做出了怎樣的CPU,而不是燒了多少錢。
以龍芯作為參照,那些動輒幾年投入百億研發經費的芯片,如果沒有內部腐敗問題,高概率大筆資金用于購買境外技術授權和技術服務。
簡言之,小米是供應鏈管控能力的集大成者,是汽車、空調、電視等行業的鯰魚和照妖鏡,龍芯則很可能成為鑒定CPU是否真正自主設計的照妖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