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報名參會
微信聯系: GlobalMD2020
閱讀文摘
最新研究表明,“走神兒”和漫無目的的探索并非浪費時間,反而可能是大腦高效學習的重要方式。
著名的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記錄小鼠數萬個神經元的實時活動發現,當動物在虛擬現實走廊中自由探索、沒有特定任務時,其視覺皮層神經元會主動編碼環境特征,構建世界的內部模型。即使沒有獎勵或有意的指導,這種無監督學習也能為后續的任務學習打下基礎——當任務出現時,動物能更快將環境特征與獎勵聯系起來,學習速度遠超僅接受任務訓練的個體。
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可視化工具Rastermap,觀察到視覺皮層不同區域負責不同類型的學習:一部分負責無監督探索中的特征提取,另一部分則在任務出現時賦予這些特征意義。
這一發現豐富了我們對人類大腦學習機制的深入理解,表明人在無監督學習與監督學習在大腦中相互協作,共同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人員還認為,這種學習機制通過介觀顯微鏡等先進技術獲得了直接證據支持,為未來進一步探索人類大腦的學習算法開辟了新方向。總之,我們常說“走神兒”或許正是大腦默默地為未來的學習任務做準備的“充電”時刻或做好鋪墊。
關注我們,獲取生物醫學前沿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