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三年后,飛凡汽車又重新回歸榮威品牌。去年11月份,上汽乘用車宣布旗下榮威品牌與飛凡汽車正式合并。榮威品牌主攻中低端市場,肩負“走量”的重任,而飛凡汽車將承擔榮威品牌高端系列的角色和擔當。然而,事實證明,榮威目前仍難以實現“走量”,而飛凡汽車也難以拔高榮威的品牌調性,兩者合并的意義又何在?
要知道,飛凡汽車的前身系上汽R品牌,屬于榮威旗下。而2021年飛凡品牌獨立,與榮威品牌平行,均為上汽乘用車旗下的獨立品牌。而獨立運營的三年間,飛凡汽車市場表現嚴重不達預期,不得不于去年又重新與榮威品牌合并。
而合并后,飛凡汽車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并沒有什么起色。目前飛凡汽車旗下僅兩款車型,飛凡F7及飛凡R7(參數丨圖片),兩者的月銷量僅百輛左右,甚至很多月份僅幾十輛。而且兩款車型的售價均在20萬-30萬元的區間,而在售價不是很高的情況下,銷量卻如此的慘淡,其實飛凡汽車的最大問題還在于品牌力過于孱弱,市場認知度并不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飛凡汽車想打開市場,除了加大品牌營銷力度之外,產品定價下探也成為了不得已的手段。而價格的下探無疑會與榮威品牌產生“內斗”。這樣看來,飛凡汽車與榮威的合并的意義或許更多的在于統一管理,避免“內斗”的發生。
另一方面,上汽榮威雖然肩負著“走量”的重任,但由于旗下缺少“爆款”車型,銷量仍持續低迷。在2023年榮威銷量下滑至僅15.7萬輛之后,2024年其銷量進一步下滑至13.8萬輛。而今年以來,榮威銷量繼續低迷,并無扭轉頹勢的跡象。
今年前5個月,榮威平均月銷量仍在1萬輛左右。而這樣的成績還是建立在加大終端優惠的基礎之上的。據了解,指導價在6.89萬-9.09萬元區間的榮威i5優惠后起步價已降至4.99萬元,即便如此,榮威i5的月銷量也僅6千輛左右。
雖然今年榮威推出了全新車型榮威D6純電轎車,但新車上市后并未一炮走紅,銷量表現平平。5月份,作為榮威D6上市后的首個完整銷量月份,銷量僅2001輛。要知道,榮威D6官方零售價為9.98萬元起,限時一口價為7.98萬元,而且其高層領導曾多次對外表示,這個價格真的不賺錢了。即便定價如此低,榮威D6仍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主要原因是產品綜合實力的不足。
當然,幾年前在榮威RX5、RX3等熱門車型的加持下,首先提出“智能互聯網汽車”概念并應用于新車上的上汽榮威在自主品牌中還屬于第一梯隊的品牌,并被貼上了“智能化”的標簽。而隨著影音系統故障、車機系統無法登錄、無法與手機連接,顯示屏花屏等一系列問題出現在榮威車型上后,“智聯網落后”成為了榮威的一大問題。至此,榮威也開始了下坡路。之后,榮威又先后將品牌定位為“年輕”、“國潮”、“科技”等,一系列操作后,榮威品牌標簽也開始變的模糊不清,以至于目前提到榮威,消費者都不知道該品牌的亮點何在。因此,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恢復品牌力,也成為了擺在榮威面前的一道“難題”。
依照飛凡汽車目前的影響力,已經很難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而缺乏強有力產品,又使榮威銷量難以有所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下,合并飛凡汽車與榮威汽車后,如何平衡兩者的關系,以及如何打造出走量的產品,無疑成為了當前上汽乘用車高層眼前的難題。
(本文由文武車道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車道,本文作者:清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文源自網絡,如有錯誤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