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網還沒開打,資格賽這邊剛剛熱起來,男單TOP30就已經有三個人拉閘退賽,這局面多少有點尷尬,草地大滿貫本來就是全年最難適應的場地,紅土賽季剛結束,球員還沒從底線對拉的苦役里緩過來,轉眼就要全速沖刺,速度、彈跳、節奏全都不一樣,很多人去年剛適應完草地,今年又得重頭來過,真要說這場景,像極了不少球員的內心獨白:溫網確實圣殿,但不是每個人都想進香拜佛,尤其是在自己身體還沒恢復、狀態不在線的時候。
先說魯德,這哥們今年馬德里捧杯、羅馬進八強,紅土表現算頂流,結果法網第二輪就被爆冷,理由也不復雜——膝蓋傷了,直接影響移動,紅土還能硬扛兩場,草地上分分鐘被對手打穿,魯德團隊這次很實誠,經紀人直接攤牌:雖然人家已經恢復訓練,但結合以往草地成績和身體狀況,直接跳過溫網,打算等紅土賽季再回來,這種選擇說擺爛也行,說務實也沒毛病,畢竟過去幾年魯德在草地贏球真沒幾場,不如趁機徹底養傷,別在草地上再折騰一回。
再看菲爾斯,這位法國公開賽第三輪被盧布列夫打下去之后,背傷就沒好過,直接缺席后面所有比賽,這次溫網連資格賽都沒進,干脆直接退,背傷這種東西和草地本來就八字不合,草地場地難控,滑步多、變向狠,背部不爽快上來就是找罪受,菲爾斯明知自己身體扛不住,選擇放棄也是明智,不然真等到比賽時頂著傷上場,搞不好連下半年硬地都搭進去。
還有科達,世界第26,法網之后就沒再露面,原因是更狠——腿脛骨骨折,這傷病一聽就知道不是短時間能恢復的,別說草地,連走路都得小心,硬要上場就是自毀前程,科達這波退賽,完全可以理解,身體第一,比賽第二,職業生涯還長著呢。
問題來了,溫網資格賽還沒開打,TOP30三人退賽,這種情況放在歷史上也不算多見,往年也有球員因傷或其他原因缺席,但像今年這樣扎堆、集中爆發,還真有點“擺爛既視感,球迷調侃“資格賽還沒開始,已然是正賽門票大派送,說實話這不是沒有道理,頂級球員不打,幸運落敗者、資格賽選手甚至外卡選手反而多了機會,草地本來就是爆冷高發區,種子球員一退,簽表直接變天,誰都說不準會不會再來一次“草地黑馬奇襲。
其實也不能怪球員“躺平,草地賽季本就短,準備周期又擠在紅土后面,很多人身體沒恢復,訓練時間也不足,草地對移動和腳踝、膝蓋的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是大傷,小傷更是家常便飯,像魯德、菲爾斯、科達這種本身就有傷病隱患的球員,選擇跳過溫網,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團隊、乃至整個賽季的規劃,畢竟溫網積分雖高,但真要硬上,搞不好直接把下半年全毀了,得不償失。
有人說溫網是傳統、是榮譽、是草地的“圣殿,但現實很殘酷,沒有身體基礎,榮譽就是鏡花水月,過去幾年草地大滿貫的冷門、退賽、爆冷一再上演,連費德勒、納達爾這種頂級巨頭都曾因傷退出,別說現在傷病纏身的TOP30,球迷當然希望看到強強對話、巔峰對決,但現實往往是“誰能站著進場,誰就贏了一半。
更何況,溫網本身的賽程安排、草地養護、球員適應期等問題,一直都是吐槽點,賽季太短、草地難練、適應難度大,球員受傷風險高,早就不是新聞,這幾年ATP和WTA都在嘗試調整賽歷,但收效甚微,真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兩個球員“不敬業就能解釋的,更多的是整個賽季規劃、球員保護機制、草地賽事體系的短板,球員退賽只是表象,背后是系統性的難題。
當然,退賽潮也帶來了意外驚喜,資格賽和正賽的“幸運兒多了,草地黑馬有機會一戰成名,球迷也能看到更多新面孔,正如歷史上那些臨危受命的“幸運落敗者,往往能制造大冷門,草地本來就充滿偶然與未知,今年這種局面,反倒讓比賽更有懸念、看點十足。
不過說到底,溫網的魅力從來不只是頂級球員的對決,也不只是傳統和榮譽,真正吸引球迷的,永遠是球員之間的生死較量、意外劇情和那份不確定性,每年都有球員退賽、傷病、爆冷,但每年也有新人崛起、老將逆襲,這才是體育最大的魅力,誰說TOP30退賽就等于比賽失色,沒準今年的溫網,正賽場上又來一次“黑馬屠榜,到時候球迷還得點贊回懟一句:你說誰擺爛來著?
最后總結一句,傷病潮讓溫網草地賽季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退賽固然遺憾,但機遇和驚喜同樣在等著,誰能抓住機會,誰能挺住身體,誰就能在全英俱樂部的草地上,寫下屬于自己的新故事,至于那些退賽的TOP30,等到下一個紅土、硬地賽季再見高下也不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