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死你!討厭死了!”“站好,不要動!”
當幼兒園中班的自閉癥兒子禮禮開始無意識重復這些話,禮禮媽的心揪緊了。
更揪心的是緊隨其后的園長電話:“他不適合這里,我們盡力了……”
被普通幼兒園委婉勸退,那一刻,塵埃落定卻也前路茫茫:孩子還能去哪?
直到一次偶然機會,禮禮媽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所特殊學校的幼教班。
免費!5人小班!無需陪讀!在這里,禮禮找到真正適合他成長的“矮樹枝”:
生病少了,笑容多了,沒有古詩打卡,只有適合他的節奏……
如果你也在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學校而糾結,不妨看看禮禮一家的經歷。
文 | 禮禮媽
編輯 | Zoey_hmm
被普通幼兒園勸退了
禮禮讀幼兒園中班那會兒,有段時間,回家后總愛無意識地喃喃重復著幾句話:“煩死你!討厭死了,真煩人。”
這讓我很是疑惑——孩子顯然不明白這些話的含義。那么,他極有可能是在鸚鵡學舌,復述著老師們不經意間說出的話語。
這個念頭,讓我的心不由得揪緊了。
因為我要上班等原因,無法和園長面談,只能主動打電話溝通。園長在電話里說:
“我對禮禮很有印象,小小班入園時也是我面試的。但是現在已經到了中班,我們發現他的確不適合普通幼兒園的生活。而且,我們園也沒有處理這類特殊孩子的經驗——你看,我已經安排保育員專門坐在你孩子身邊了,他還是不聽話。”
她接著明確表示:
“當然,我也不建議你們請陪讀,因為我們幼兒園沒有這樣的先例。所以,你看看……”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尷尬回應了幾句,便掛掉了電話。
對園長的委婉勸退,我其實早有預判。
禮禮2歲時,別的孩子已會喊“爸爸、媽媽”,禮禮卻極少開口,無法叫人,每次只是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回應我。
我心一橫,帶他去市兒童醫院檢查,得到了語言發育遲緩的結論。醫生認為疫情期接觸少、活動少可能是原因,建議試試早教中心。
懷著希望,我立刻聯系了家附近的早教中心送他進去。本以為集體活動能刺激語言,誰知他不聽指揮,互動極少。
整個早教期間,他唯一學會的就是跟人擊掌。老師委婉建議我們進一步檢查。
兩歲半再回兒童醫院測評,結論變成了全面發育遲緩。醫生建議上幼兒園并配合機構訓練。于是,禮禮從小小班開始了普通幼兒園生活。
面試時,我如實告知園長孩子情況,她表示愿意接收,讓我們靜待花開。
起初,禮禮勉強能跟隨,他特別愛上音律課。但每逢外教英語課就害怕大哭,拒絕進教室。幼兒園進程快,學英語、圍棋、古詩……他的CPU簡直快要燒壞了。
到了中班,問題愈發凸顯,放飛自我成為常態:
突然離開座位,保育員需時刻拉回;
老師上大課,他爬到窗邊叫喊干擾;
戶外活動不跟隨,直奔滑梯;
周一升國旗,他竟在眾目睽睽之下跑到旗桿下撒尿。
一次電梯里,一個小孩指著禮禮說:
“我認識他!告訴你們,他在幼兒園可不聽話了!”
我和“豬隊友”尷尬萬分,禮禮卻是一副“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表情。
那通電話不久后,禮禮4歲半時在中山三院確診為自閉癥。拿到診斷結果的那一刻,我內心很平靜,畢竟孩子的表現我心里已經有數了。
可確診再加上老師的委婉勸退,讓我不想再待在普通幼兒園了。
還能去哪?
離開幼兒園后,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又沉沉壓在心頭:
已經5歲的禮禮,還能去哪里?
無獨有偶,我在一些家長群里看到了區啟慧學校幼教班的招生信息,且3至5歲均可報名。
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我立刻按約定時間帶禮禮去報名。
第一次踏進特殊學校,校園干凈整潔,一樓展示著學生的手工作品。老師收下資料,簡單詢問了一些信息。
“還沒辦殘疾證,不辦證會不錄取嗎?”
我不安地問。
“當然不會!辦證是為獲得更多支持,對孩子未來也是保障。”
老師解釋。
“那收費呢?跟普通幼兒園一樣嗎?”
我追問。
“全免費!學雜費課本材料費都不收。”
我和豬隊友對視,難以置信:還有這等好事?
“您孩子上過普通園,我們教學不同,沒有英語圍棋小主持人之類內容,請放心。”
老師補充道。
這環境與承諾,讓我看到希望。離開時,豬隊友誠懇地對一位老師說:
“請您給這類孩子一個機會,好好接受接納他。”
她笑著保證:“放心,一定會的!”
后來才知,她竟是學校的副校長。
禮禮被順利錄取了。8月下旬,兩名帶班老師專程家訪,了解飲食、習慣、確診經過等。
禮禮異常興奮,在家拍著籃球“秀球技”,偷瞄客人,仿佛在說“嘿嘿,快到我碗里來吧~老師們。”副班主任仔細記錄特點,為個性化教學做準備。
哇塞,我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了下來。
在幼教班,找到適合的“矮樹枝”
進入幼教班后,一個真正適合禮禮的世界徐徐展開。
幼教班的師資與普幼無差,每個班一名班主任、一名副班主任和一名保育員,但一個班僅有5個孩子。
這意味著老師能把目光和雙手更多地傾注在每個孩子身上,無需家長陪讀。
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小天地:固定的座位、貼著他大頭貼的個人用品區,歸屬感油然而生。
教室明亮整潔,設有專為幼兒設計的廁所,還細心地分了男女。教學區、游樂區一塵不染,每天都能看到老師們忙碌打掃的身影。
回想禮禮在普通園時頻頻中招的甲流、乙流、手足口病,簡直是天壤之別。
入讀幼教班整整一年,小家伙連個感冒都幾乎絕緣,可見老師們精心照顧,衛生情況維護得極好。
幼教班學習的內容與普通幼兒園不同。沒有普通園里令人頭大的古詩背誦、英語打卡,書包也變得輕盈,不再塞滿各種課本。
每天早上進入教室,老師會引導孩子們把書包放入固定地方,拿出水杯,然后坐到貼有自己照片的位置上。
上午十點,是充滿期待的點心社交時間,由家長為孩子準備愛吃的東西,大家放在一起共同享用。
有一次老師帶著孩子們做紫菜飯團,禮禮一見到最愛的海苔紫菜,眼睛都亮了,飯團還沒做好就吃了不少材料,老師忍俊不禁地提醒他:“中午可得少吃點飯咯!”
游樂區地上鋪了墊板,所有人需脫鞋進入,里面有禮禮愛玩的波波池、球類和內容簡單的繪本,玩具種類多且每個都擦洗得十分干凈。
只要天氣允許,孩子們都會去戶外操場活動,也會跟義務教育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一起上集體課,培養合作意識。
禮禮是萬物皆籃球,籃球、足球、大龍球在他手上都當籃球拍,老師從不會干涉,任由他自由發揮開心就好。
幼教班深知每個孩子步伐不同,每周,禮禮會有兩到三節專屬的個訓課,重點攻克語言和認知。
更貼心的是,學期末老師會與家長深度面談,復盤成果,共同規劃下學期的個訓方向——這無形中為我們省下了一筆不小的干預費用。
班主任還會主動匯報近期訓練重點和未來引導策略。比如,發現禮禮大運動強精細動作稍弱),下學期就會更注重手部精細動作訓練。
老師發來的一對一家長訪談
除此之外,幼教班也會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們一起參加全校春游、秋游、校運會和融合藝術節活動。
由于特殊學校學生數量少,教職員工甚至門口的保安叔叔,都能親切地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每天早上在校門口,輪流由各班的護學崗和志愿者維持上學進校秩序,安全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每天接禮禮時,總能看到溫馨的一幕:老師們牽著每個孩子送出校門。看到禮禮時,老師總是笑瞇瞇的,并會簡短地當面交待孩子當天的表現。若時間緊張,也會通過微信文字告知孩子近期的進步。
悄然間,上了1年幼教班的禮禮,生活習慣竟也悄悄變好了:
回家洗手知道認真搓泡泡了,小鞋子脫掉會擺放整齊了,還會時不時撲上來給我們個大大的擁抱!
幼教班和特校里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們一樣,會經常收到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各種禮物。
對教育系統和殘聯系統的各種補貼,老師們更是時刻留心,及時通知,盡力幫家長們爭取。
或許有人覺得這里的課程簡單,但有一句土耳其諺語說得好“上帝為每一只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關鍵是我們需要用心去發現每一個孩子應該棲落在哪一根矮樹枝上。
給家長們的選學校TipS:
①特殊學校幼教班(學前部)
每個區縣都設有特殊學校,但并非所有特殊學校都開設幼教班(或稱“學前部”)。家長可以關注當地信息,此類招生信息通常會在小學招生階段同時發布。
例:廣州市康納學校的學前班接受常年報名,按網上報名順序輪候學位(注意:該校學前班要求家長陪讀)。
②普通幼兒園融合或陪讀
如果孩子能力較好,可以考慮在普通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或聘請陪讀老師輔助。個人建議:幼兒園階段謹慎考慮陪讀,因為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③公立幼兒園特教班
可同時了解本地普通公立幼兒園是否設有特教班。
例如廣州天河區有兩所公立幼兒園開設特教班。入學條件: 需持有殘疾證并通過面試。優勢: 免學費。
最后: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軌跡。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找到合適的安置環境,是每位家長的心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