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活著這樣一個民族,他們世世代代為國戍邊,保衛著我國邊疆的安全。
他們不與外族人通婚,千年來奉行著“族內通婚”的原則。
這群通常穿著棉衣,五官深邃,眼神明亮的民族,就是塔吉克族。
他們的故事,源自中國最古老的歲月。
一、以戍邊為使命
生活在內地的漢族與長期留守在新疆的塔吉克族,早在絲綢之路時就已經有了廣泛的交流。
兩千多年以前,張騫越過茫茫荒漠,來到大月氏和安息等國家。
在這條浩浩蕩蕩的絲綢之路中,就包括生活著塔吉克民族的帕米爾地區。
張騫的駱駝車隊伴隨著鈴鐺聲逐漸遠去,他走過的帕米爾高原,在300年之后建立了朅盤陀國。
這是塔吉克民族在帕米爾高原建立的國家,“朅盤陀”,意味著“山間平地”。
塔吉克民族就在這塊山間平地里,建立了一個與中原友好交流的國度。
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朅盤陀擁有復雜而精致的水利和農業系統。
往來游客不用擔心露宿荒野,朅盤陀會為游客修建驛站和旅行住宿的房舍,努力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
早在西漢時期,塔吉克民族就已經承擔起戍邊的使命,他們保衛著絲綢之路的暢通,積極參與進內地和西域的貿易之中。
隨著歷史的發展,塔吉克民族所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到了18世紀時,塔吉克民族的歷史責任中不只有戍邊,還多了一份保家衛國。
1836年的冬天,浩罕汗國發動大軍侵略塔吉克族人民。
一位叫做庫爾察克的英雄,率領民眾英勇反抗,他的故事被編入長詩《太洪》中,至今仍被他吉克人民世代傳唱。
19世紀末,沙俄和英國盯上帕米爾地區,生活在此的塔吉克民族,組建色勒庫爾綏遠回隊,來到帕米爾邊區,自愿擔任著守邊重任。
在帕米爾地區生活的塔吉克民族,早已變成堅韌、富有生命力、頑強的代名詞。
他們為我國的邊防安全,做出巨大的貢獻。
二、塔吉克的日常生活
塔吉克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飾,這是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而決定的。
因為帕米爾地區屬于典型的嚴寒大陸性山地氣候,所以保暖成為塔吉克民族最為關心的事情。
他們的民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四季更替,大多數時候以棉衣和夾衣為主。
男性的民族服飾有一頂獨特的“吐馬克”帽,這種帽子的內襯是用優質黑色羊羔皮縫制而成,而在帽子的下沿,則要將它微微卷起,露出黑色的羊羔毛。
他這個婦女的帽子叫做“庫勒塔”,與男性帽子的區別在于它有耳圍,并且還有厚實的圓頂。
這種帽子實用而美觀,幾乎每一個塔吉克婦女都有一頂。
在飲食方面,塔吉克民族和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飲食習慣十分相似。
他們的日常飲食多以奶類面食和肉類為主,比如清燉羊肉,牛奶煮米飯,牛奶煮烤餅,都是他們的日常主食。
當然,肉、奶攝入太過充足,塔吉克民族也會飲用紅茶解膩,不過在紅茶中加入牛奶,制成風味獨特的奶茶,也是他們的熱愛之一。
而對于塔吉克民族而言,他們對禮節也十分看重。
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尊重婦女的優良傳統,對于塔吉克人而言,如果某家舉辦聚會,那么主人家就要格外重視來客中年齡最大的婦女。
在這種特殊場合當中,年齡最大的婦女將受到優待,作為最尊貴的客人,主人會先請她進門。
而對于其他的客人則按照女先男后,先大后小的順序進入。
到了室內之后,在座位方面也有特殊的講究。
因為按照塔吉克民族的習慣,室內炕上的座位是右邊為上席,左邊為下席。
賓客們進入室內后,女性賓客坐在右邊,而男性賓客坐在左邊,年齡最大的女性賓客坐在最右邊的首席位置上。
當宴會開始時,主人家會把新鮮的羊頭和羊尾放在盤子里,然后放在年齡最大的女性賓客面前,以表示對她的尊重。
而且由于塔吉克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一起,鄰里之間相處十分和睦,和漢族農村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友愛精神是一樣的。
如果一家有難,那將眾人相助。
而且塔吉克民族的牲畜可以輪流幫忙放牧,他們的耕地也可以合伙耕種,在“換工”這個最容易出現矛盾的節骨眼,大家的態度也是平和而友善的。
這個生性好客而熱情的民族,也會善待途經的旅行者,相信也有內地人前往帕米爾高原,最后在塔吉克人民的家中借宿一晚的經歷。
在這樣的家中借宿,我們可以看見主人家拿起一支短笛(用老鷹的翅膀骨頭制作而成),他的兒子抱著一把七弦琴,女兒拿著一把六弦琴。
一家人其樂融融,帶著賓客一起進入充滿民族風情的音樂中。
當遠道而來的外地人飽飽睡了一覺后,告別主人家來到日常區域時,將會看見穿著鮮紅色靚麗衣服的塔吉克女性,她們圍在一起,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模仿著老鷹盤旋、飛翔、回轉的動作,跳著獨屬于塔吉克民族的舞蹈。
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民族,他們以鮮艷而熱情的色彩點綴在我國的新疆地區,為中華人民添上一股獨特的塔吉特風味。
塔吉克民族在婚姻上有自己的選擇,他們通常不與外人結婚,而是在本民族內選擇伴侶。
三、獨特的民族習俗
無論男女,在選擇伴侶之后都要保證絕對的忠誠。
因為塔吉克民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對于樸素的塔吉克民族而言,他們的離婚率不高,大多數夫妻都能青絲到白發,攜手共伴一生。
那塔吉克民族是怎樣結婚的呢?
塔吉克族的結婚儀式和漢族一樣,都有層層設計的精致儀式,其中包括擇偶,提親,定親,結婚等等。
提親被塔吉克民族稱為“庫達格力”,這一步驟的具體做法是,男方要邀請鄰居或者親朋好友中的年長者,攜帶首飾,衣服和一只羊,來到女方的家中提親。
而女方可以選擇同意求婚或者拒絕求婚。
如果女方同意求婚,那么女生將會走出房門,以在男方手上落下親吻的方式表示同意。
這一步完成后,雙方家長開始商定婚期。
隨后,男方家將會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攜帶一枚精致的戒指,然后輕輕戴在準新娘的手上。
這意味著面前這位年輕的女性,已經有了自己的對象。
塔吉克民族的婚禮一般會選擇在八月和九月,因為這個時候是牛羊長得最肥美,草原秋高氣爽之時。
男女家雙方都要宴請賓客,讓來客敞開肚皮吃個痛快。
在熱鬧的婚禮結束后,美麗的新娘將會在發辮上戴著一顆顆白色扣子,表明自己已婚的身份。
而且通常一對新婚夫婦的結合,也意味著他們將會白頭到老。
塔吉克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國邊界,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長著一張充滿異域風情的面龐,鮮艷亮麗的服裝宣示著他們熱情好客的民族性格、長達千年的戍邊經歷證明著他們的堅韌。
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來到新疆,來到浩克的塔吉克民族之中,手拿當地產的甜瓜,吹著山地涼爽的風,聽一聽他們戍邊的故事。
參考資料:
1、從擬態到精神:塔吉克族“鷹”形象重塑與家國意象《民族藝術》 2021年第6期37-44
2、在帕米爾高原感受塔吉克族護邊員的家國情懷《環球時報》
3、塔吉克族愛國思想意蘊及其當代價值研究《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6(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