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審美能力,但很多人的審美觀念不同,不能完全混為一談。那么,在紛繁復雜的審美風格出現之后,究竟由誰來定義審美?
審美風格因時代不同而不同,會出現很多變化。似乎統治階級可以定義審美風格,尤其在古代,統治階級的人都是權貴,有自己的審美風格。普通老百姓人數比較多,大多是農民,沒有什么高級的審美風格,但并不是農民沒有審美眼光。農民會關照身邊的一草一木,卻不會像王公大臣一樣審美。倘若地里長了野花,農民是不會感覺野花很美的,而是拔掉,不然就會影響莊稼生長。王公大臣家里的器物比較昂貴,一般能代表統治階級的審美風格,除了珍珠、瑪瑙、玉石,就是建筑風格的審美,黃金的審美,服飾和飲食的審美,文學的審美,其他一切器物的審美,還有對女人的審美。這些都是貴族的審美,老百姓不知道,但老百姓喜歡這樣的審美。或者說,王公大臣的審美顯得高大上,但很容易被民間模仿,很容易出現通俗化的特征。王公大臣家里有佛像,老百姓家里也有佛像,只不過王公大臣家里的佛像是黃金的,老百姓家里的佛像是銅的;王公大臣家里有妻妾,老百姓家里只有妻,沒有妾;王公大臣家里有馬,只是出行的時候讓馬駕車;老百姓家里也有馬,只不過用來耕地。對器物的審美不同,會有高雅和庸俗的分別,但庸俗的會向高雅的靠攏,高雅的會向庸俗的過渡,最終會形成一定的共通性,最終還是統治階級的審美風格影響了民間的審美風格,以至于統治階級的審美風格成了社會主流審美風格,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權力強推審美風格。即便沒有通過權力強推,老百姓也會羨慕他們,最終要模仿他們的審美,不能達到,就要退而求其次,用代用品來滿足虛榮心,或者只是欣賞春花秋月,馬上就和統治階級的官員感受差不多了。
審美的定義比較復雜,除了統治階級的定義,就是商人的定義。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會傳播審美意義。他們會把走過地方的審美帶出來,傳播到四面八方。他們做生意要入鄉隨俗,很容易受到一些地區審美風格的影響,無論是穿衣打扮,還是吃飯睡覺,都可以擁有一定的審美風格。當然,審美是在衣食充足的情況下產生的。就像先民們吃飽喝足以后,在洞穴墻壁上畫畫一樣。倘若他們饑腸轆轆,看到大雁,只會覺得是一塊肉,而不是飛翔的姿態很美,覓食的姿態很美,更不是大雁群體很美。商人不從事農業生產,一般都不缺吃喝。他們四處闖蕩的時候,會感受各個地區的審美風格,很快就會適應,傳播出去,最終審美出現了地區間的融合,甚至出現了跨時空的跳躍。商人帶的商品會出現跨區域流動,而商品本身帶有一定的審美意味,當然會帶動人們審美。溫州的鞋子,陽澄湖的大閘蟹,深州的蜜桃,東北的皮貨、人參酒等都算是商品,也都帶有審美意義。即便是電子產品,也帶有一定的審美風格。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外形都有一定的審美意味,應用起來,可以看到很多風景優美的圖片和視頻,看到電子書,也算是審美。漢服跨越時空,到了現在,非常流行,算是商業推動審美的典型例子。
審美可能不是那么簡單,很可能由不良婦女定義。古代青樓女子大多比較漂亮,會穿好看的衣服,會戴好看的金銀首飾,一旦出門,就會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即便到了現在,很多特殊職業婦女的穿著打扮和普通婦女有很大的不同,一看就能認出來。不過,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很多婦女都在模仿特殊職業婦女的穿戴,無論是輕紗的披肩,還是超短裙,抑或是鞋底很高的靴子,都成了流行的款式,而且具備一定的審美意義。從服飾角度來看,特殊職業婦女確實可以引領時代風潮,或者說,她們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敢于嘗試新鮮的服飾,最終會引領服飾的審美。很多男人都喜歡看他們,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說,說不如看。”看看也可以滿足窺探欲,沒必要非得和她們在一起。審美的定義就是這樣,沒有誰來規定,但一定會有人引領,一定會有人模仿。一旦模仿成風,就會形成某種審美時尚。無論是牛仔褲,還是超短裙,無論是腳蹬褲,還是漢服,一旦模仿成風,就成了某種審美風格,進而引發商業效應,而引領服飾審美風潮的人一般都是不良婦女。
審美有可能是人們共同形成的,或者說很多人都認為某一處風景比較美,認為某一種器物比較美,就算是群體性審美,即便有個體認為風景或器物并不美,也不一定能左右群體的意見,甚至越看越覺得美,反而改變了自己原初的意見。美雖然是一種主觀感受,似乎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有一定的共性,可以出現群體性審美,而且群體會對這種美定義。古人認為春花秋月很美,當代人也認為春花秋月很美。但相對于個體來說,就不一定認為很美,尤其是悲傷的時候,看什么都是悲傷,即便是春花秋月,在悲傷人的眼里,也不是美的。杜甫寫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他眼里,花和鳥都不具備審美風格,讓人感到悲傷,心驚肉跳。但從詩詞的角度來看。花和鳥寫入詩詞,本身就是一種意象,代表一種悲傷的審美風格。悲傷也是一種美,就看人能不能享受了。人有七情六欲,各種各樣的情感都具有審美屬性,但有一定的底線,不能太過,太過就有可能被人視為神經病。有人覺得河水很美,有人覺得河水結了冰慘白,并不美。有人喜歡春天,有人喜歡秋天,似乎和個人感觸有關,也和個人的審美經驗有關。但總體來說,有群體性審美存在,就會有審美的定義。
倘若拋開權力以及群體的影響,拋開社會習俗的影響,那么審美只能由個人來定義,個人認為美就是美,個人認為不美就是不美。就好像人生一樣,只能由自己去經歷,油自己去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