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醫里的“望診”,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有些“玄乎”,但實際上,其中確有不少學問值得大家鉆研。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不適時,常常就會在臉面上有所表現,體內氣血充足,那么自然就會面色紅潤有光澤,可若是氣血出現了虧虛,那么就很容易面色枯槁。面色枯槁就易顯衰老,而自古以來,抗衰老(輕身延年)的方藥研究,方興未艾。
而在中醫看來,我們身體里的氣血生成,其實是與脾胃化生密切相關的,脾胃健康,那么氣血的化生就會正常無虞,可若是脾胃受到了病邪的影響,就會導致氣血化生出現異常,進而誘發一些氣血虛弱病癥,所以,這樣看來,想要讓自己的氣血充足,那么養益脾胃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脾胃強大了,氣血就充足了,衰老也就延緩了。因此,也有人說補脾就是最好的抗衰老,誠不我欺呀!
那么,我們身體里的氣血為什么會出現虧虛呢?這實際上就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相掛鉤了,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平日里若總是思慮過重,那么就很容易對脾胃造成損傷,而且飲食不當,比如過量飲食生冷、飲食不規律等,也會導致脾胃出現問題,進而導致氣血不足,所以,這一類人在癥狀表現上,就會面色蒼白,同時出現黯斑、黑眼圈等癥狀。而要想將這一系列表現加以改善,就要將不足給補充起來,而中醫里具有補益氣血的中藥方劑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跟大家分析的,就是鼎鼎有名的歸脾湯。
歸脾湯是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出自南宋醫家嚴用和的《濟生方》,屬于中醫里的補益劑,常用于補充心脾氣血不足,在中醫看來,氣血不足不僅跟化生之源脾有關,同樣也跟心臟有關,畢竟心主血,要是心臟血液不足,那么血液運行的鼎力自然就會減少。
起初,歸脾湯里只用到了八味中藥材,分別是白術、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以及炙甘草,可后來,明朝有位太醫叫做薛立齋,它發現了原方的“美中不足”,于是便又加入了兩味藥材,即當歸和遠志,進而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藥方。雖說這個方劑的中藥組成稍多,但其治療病癥的思路卻很清晰。
首先是補氣。在歸脾湯中,具有補氣效果的藥材是人參和黃芪,這兩味中藥都是中醫里常用的補氣藥,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的效果,而黃芪不僅善于補氣,還可以固本,能夠將脾胃的氣機補足。不過,除了這兩味中藥外,白術和甘草也具有補氣的能力,白善于補益脾胃之氣,而且它還具有燥濕的效果,可以將身體里的水濕病邪給排出去;至于甘草,它是一味使用很官方的中藥材,在很多時候都被用于調和藥性,但甘草歸入脾胃經,也具有補益中焦氣機的效果。
補氣之后,便是補血。此方中的龍眼肉和肉桂能夠將心血補益起來,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但補血除了可以找當歸外,龍眼肉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龍眼肉屬于藥食同源之品,在平時適量使用,對心血也具有很好的補充效果。最后就是安神了,氣血不足,心神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于是就使用了茯苓、遠志、酸棗仁來養心安神,而至于為什么會加入木香,是因為在中醫里有著“氣行則血行”的說法,要確保補進去的氣血能上上下下順利運行起來。
總得來看,這個方子的思路其實很簡單,從補氣、補血、安神三個方面入手,進而將身體的氣血不足所致的病癥給補充回來,恢復自身健康,而且還順帶把心煩失眠給治療了。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