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生香處,家風正傳承。
為匯聚中山好家風正能量,由市婦聯主辦、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承辦的“讓好家風被聽見”家規家訓家風故事征集活動自開展以來,社會各界紛紛執筆抒懷,佳作迭出。每篇文字都承載著家庭回憶,既有歲月沉淀的處世智慧,更閃耀著新時代的精神光華。
本期我們將以“踐行家風,以身作則”為主題,為大家推薦三篇作品,生動詮釋家風通過具體行動代代相傳,展現了長輩以身為范的擔當,更體現了新一代在潛移默化中承襲美德、延續傳統的自覺。
秉承傳統 弘揚家風
作者:李靖妮
依稀記得,農歷八月十五的夜晚,圓乎乎的月亮映照著我們燦爛的笑容。一家人忙前忙后,爸爸和大伯掌廚,媽媽與姑姑、嬸嬸們分配擇菜、洗菜的工作,平日里貪玩的小朋友也學著大人模樣干活。
一個鐘頭后,“吃飯啦!”媽媽招呼大家坐下,我迫不及待夾起一塊雞翅,還未送到嘴邊,“啪嗒”,父親用筷子敲了一下我的手:“長輩還沒到齊,不能動筷。”小小年紀的我,第一次深刻理解了家風,也感受到這以身作則的修養。
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姐姐從小就展現出懂事的一面。小時候,當爸爸媽媽外出時,她成了家里的小大人,教我認漢字、喂我吃飯、帶我玩耍,這些點點滴滴,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家庭中的自然傳承。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讓傳統得以秉承,家風得以弘揚。
驀然回首,中華優良傳統早已如絢麗的煙花,綻放在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尊老愛幼,還是誠信友善,都是文化傳承的生動體現、民族精神的深刻象征。
望華夏兒女皆以家風為根,以傳統為脈,讓尊老愛幼、誠信友善等美德融入生活點滴。
好家風伴我成長
作者:黃馨漫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食不言,寢不語。”這是父母經常說的話,隨著成長我漸漸懂得了這些話的意義。
記得有一次,我賭氣不疊被子,反而把被子揉得亂七八糟。媽媽見狀,又提起那句“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和我語重心長地說“一個人的臥室是屬于自己的天地,先將自己的房間打掃整潔了,才能在外也整潔體面”。在外聚餐吃飯時,我和好朋友打打鬧鬧,玩得忘乎所以。父母把我叫到旁邊,提醒我:“‘食不言,寢不語’,這不僅關乎禮儀,更會影響消化。”這些看似簡單的家訓,卻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我的行為習慣。
優良的家風如同無聲的指南針,它不僅在日常中教會我待人接物的道理,更在面對重大抉擇時,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未來,我會始終牢記家風,以愛為基石,以道德為根本,讓優良家風在歲月流轉中薪火相傳,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持續綻放光彩。
傳承優秀家風
作者:溫寧怡
“人還沒齊,不能動筷子。”這句耳熟能詳的家訓,正是中華優秀家風的生動體現。良好的家風不僅能提升個人修養,更能規范我們的日常行為。
在我的家庭中,諸多家規共同構筑了優良的家風。用餐時,我們不僅要耐心等待所有人都到齊了才能用餐,還需要等長輩動筷子了,晚輩才能陸續動筷子,這就體現了對長輩的敬重,這些看似簡單的規矩,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著我們的禮儀修養。
在日常與人交往中,家風同樣指引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受他人遞來的物品時要雙手相接,回答長輩問話時要恭敬有禮,接待客人時要主動熱情,這些細節無不彰顯著一個人的教養與品格。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也是我家的重要家風。爸爸媽媽告訴我,在外吃飯點餐不能鋪張浪費,應該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餐量來點菜,就算有吃不完的飯菜,也可以打包帶回家,踐行光盤行動。每一粒糧食都凝結著勞動者的汗水,珍惜糧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對勞動人民最基本的尊重。
讓我們齊手并進,傳承優秀家風,讓優秀家風傳遞到每一家每一戶,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
本系列精選作品將持續放送
邀您跟隨文字探訪
萬家燈火中的家風故事
愿這份文化接力永不停歇
期待您與我們共同見證傳統家訓的當代表達
讓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中山市婦聯編輯
來源:中山家長在線
編輯:劉婷婷
校審:楊沛 姜永斌
一審:段文婷
二審:陳穎
三審:王芳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