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的民政局,比考場外更安靜,卻也更加決絕。
沒有爭吵,沒有拉扯,只有一對對中年夫妻沉默地遞交材料,客氣得像在辦理一張普通的銀行卡注銷手續。
工作人員甚至不再勸和:“高考后來的,基本都離定了。”
這些夫妻,大多已經隱離多年,只是在孩子面前,維持著完整家庭的假象。
高考一結束,這場漫長的表演終于落幕。
01
四川一位母親在高考結束當天,手捧鮮花站在校門口等待兒子。
她穿著喜慶的旗袍,笑容滿面,仿佛和天下所有陪考母親一樣滿懷期待。
然而,兒子走出考場的第一句話卻是:“媽,你們離婚吧。”
母親愣在原地,眼淚瞬間涌出。
她沒想到,自己和丈夫精心維持的恩愛假象,早已被孩子看穿。
事實上,他們早在2年前,就已悄悄談好了離婚協議,只是為了不影響孩子高考,才繼續同住一個屋檐下,在孩子面前扮演和睦夫妻。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河北一位母親在孩子走進考場后,立刻驅車前往民政局,邊開車邊流淚:“終于不用再演了。”
這些父母以為自己的演技天衣無縫,卻不知孩子早已察覺。
那些尷尬的同框,不自然的笑容,深夜壓低的爭吵聲,都被孩子默默記在心里。
他們選擇配合演出,不是因為被蒙蔽,而是不忍戳破父母的苦心。
02
高考后的離婚潮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多年壓抑的集中爆發。
數據顯示,高考結束后的6月至9月,離婚申請量比平時激增30%-50%,其中大部分是40-50歲的中年夫妻。
他們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只是礙于孩子要高考,才勉強維持表面的完整。
在孩子高考后,他們都長吁一口氣,覺得自己完成了義務,孩子也已經成年,以后孩子讀大學,反正也要離開家,這個時候,就沒必要再裝了。
他們去辦離婚,往往表情很平靜,沒有爭吵,也不會指責,是一種接受現實的沉默。
工作人員都很有經驗,遇到臉上有淚痕,說話帶著情緒的人,往往勸勸就有緩和的機會。
但這種很平靜的人,根本沒必要勸,對方的心意已決。
他們能忍到現在,完全是為了孩子考慮,想讓孩子有個好出路。
要不是父母的身份,他們早就分開了,站在這個角度,這些父母也都不容易。
問題是,孩子能接受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都接受不了,他們習慣被父母關愛,看到父母分開,會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有的孩子甚至哭倒在地,一心想讓父母復合。
遇到這樣的事情,父母心里會很難受,兩頭為難。
03
中國式的父母,大多是付出型。
自從孩子出生后,就處處為孩子著想,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后面。
就算感情出現問題,也一直隱忍,一位維持婚姻的形式,就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然而,真正的家庭完整,不在于父母是否住在一起,而在于孩子是否能感受到真實的愛與安全感。
講一個身邊的事例。
朋友周姐的兒子高考后,她決定和丈夫離婚。
本來還以為自己掩飾得很好,結果一開口,兒子就眼眶紅了,說一直都知道父母感情不好,但又不敢問,總覺得自己成了父母的拖累。
周姐心里很難受,知道兒子長大了,也知道離婚這件事,就算等兒子高考了,也會對他產生傷害。
但她真的不想再忍了,好在兒子也理解了她,只跟她說了一句話:“你以后可以做自己,不要為了任何人委屈,我已經長大了,可以養活自己。”
孩子其實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說出來而已。
對于父母來說,婚姻的結束不代表解脫,人生還要繼續。
就算離婚了,也不能減少對孩子的關心,因為關系可以分開,但責任不能放下,離了婚,更應該多關愛孩子才行。
這也是成年人的課題,說到底,婚姻的終局,不該由一場考試決定,你要學會善待自己,有獨立的事業和經濟收入,這樣才能給孩子好的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