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通過醫美修復變美,結果卻換來下巴潰爛留疤——南京丁女士在徐州予美醫療美容的遭遇,揭開了醫美行業"合法傷害"的灰色地帶。盡管涉事機構證照齊全,但這場價值2萬元的修復手術,最終讓患者付出了慘痛代價。
消費者丁女士。視頻截圖
丁女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初因面部脂肪填充過度導致"饅化",在予美醫療美容花費2萬元進行修復手術。不料術后出現嚴重細菌感染,下巴皮膚壞死,留下近6厘米的疤痕。院方辯稱這是"正常并發癥",強調術前已告知風險并獲得簽字同意。但丁女士質疑:"如果所有風險都能用知情同意書搪塞,那還要醫生專業判斷干什么?"
視頻截圖
云龍區衛生監督所調查顯示,該機構證照、醫師資質均符合規定。但揚子晚報記者發現,院方宣傳的"專利技術"實際與下巴修復手術無關,涉嫌誤導消費者。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類"合法但不合理"的醫美糾紛正逐漸增多——機構用專業術語筑起免責高墻,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
屬地衛生監督部門介入調查。視頻截圖
最后,丁女士提出100萬元賠償,包含后續治療、精神損失等費用,但遭院方拒絕。院方給出三種解決方案,一是由該機構繼續修復直至消費者滿意;二是愿意承擔外院合理修復費用;三是建議消費者走司法程序。
對于徐州予美醫療美容提出的三個解決方案,沒有得到消費者丁女士的同意。"我怎么可能再讓他們碰我的臉?"丁女士的憤怒道出醫美糾紛的核心矛盾:當信任崩塌,所謂的"解決方案"都成了空頭支票。
目前,屬地的衛生監督部門已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展開深度調查,重點核查專利技術是否虛假宣傳、麻醉藥品使用是否規范,以及丁女士的術后處置是否得當。另據了解,屬地的衛生監督部門在接受315誠搜網詢問給出"絕不放過任何違規行為"的表態,或許能給屬地醫美行業敲響警鐘。
315誠搜網醫美避坑指南:要警惕"專利""獨創"等宣傳話術,要求出示具體證明,同時要保存完整病歷和繳費憑證,術后第一時間拍照留證。再則是遇到糾紛立即向衛生監督部門投訴(12320),以及慎重考慮"修復手術",因為二次傷害涉嫌風險會更高。
來源 | 315誠搜網 綜合揚子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