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歸隊,風雨欲來。
領域 | 在線旅游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01
前兩天,我注意到行業里的一則新聞:飛豬和餓了么一同并入了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
一封來自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吳泳銘的內部信顯示,飛豬公司化管理模式不變,現任CEO莊卓然向蔣凡匯報,團隊保持穩定,業務節奏延續。
看上去一切如常。
但這種“看似什么都沒變”的整合,在阿里體系里恰恰是不尋常的,因為我們更常見的劇本往往是:拆、并、換,輪崗、融合、再造。
這次沒有那一套。
飛豬沒有被改編,只是位置被悄悄往前推了幾格,抬頭一看,已經身處整個電商的主戰場。
變化的核心也不在組織,而在資源方向。
簡單說,就是以前得自己找水喝,現在是被接上了幾根正壓很高的水管。
水管從哪來?
每天四五億人點開的淘寶App,淘寶閃購、88VIP,統統被歸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這同一調度體系,而這些又都是當前阿里體系內增長速度最快、資源傾斜最重的那幾路流量。
由此,現在飛豬直接對接進來了,或許我們對這次調整更現實的描述應該是沒有折騰、沒有動人,卻接入了阿里電商主干道的快車道。
事實上,這和幾年前飛豬在阿里系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時它和盤踞多年的OTA老巨頭比勢單力薄,商戶一度找不到太明確的陣地感,如今則是被拉回阿里電商大盤,重新獲得額外資源配置的可能性。
應該說,這不只是“飛豬重回主舞臺”的抒情式語言,而是一場更冷靜的資源調度,讓飛豬過去幾年履約、服務、產品結構方面的能力來填補淘系在“服務電商”上的空白。
從供應鏈上看,飛豬有高星酒店、有度假樂園、有高客單價的旅行產品。
即便無法重回2013年前后爭奪OTA霸主的窗口期,這些頭部供給,飛豬這幾年從來沒虛過。
再從新的組織架構上看,飛豬不再需要內部PK通關,而是被默認具備了并肩作戰的基本盤。
在阿里這樣復雜的體系里,這是一種“被允許參與重大戰役”的信號,而這種動作低調,卻迅速打開流量通道的處理方式,極少見。
所以,對飛豬來說,這次“歸隊”是一次實用主義的勝利,不靠話術,不搞定位,一步就站上主路口。
后面要去哪兒,我們還不知道,但眼前這一根根即將到來的淘系流量水管,是真的粗。
02
飛豬歸隊已成既定事實,誰最慌?
要知道本地生活戰場上歷來不缺頭部玩家,而飛豬未來與阿里電商,尤其是與蒸蒸日上的淘寶閃購捆綁在一起,非常具有遐想空間。
因此,這既是對美團、京東的宣戰,也是一個國內酒旅產業供應鏈順序可能要重排的信號。
過去,飛豬的規模不算亮眼,但穩定。
此次接入淘系流量主體系,則意味著它所代表的服務消費場景,被正式納入阿里在本地零售之外的下一階段構建中。
影響不會立刻爆發,但有兩個方向值得酒旅同業提前留意。
一問:經濟型酒店和單體酒店要起飛了?
淘寶閃購兩個月內做到日訂單6000萬,而且不是光靠餐飲撐起來的。
這一數字的背后,是餓了么和淘寶在“即時零售”上的協同提效,疊加履約體系、前置流量、用戶心智等多項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
如果把同一套“強曝光 + 強轉化 + 快決策”的機制灌進飛豬,首先起反應的,很可能不是高星品牌,而是那些長期缺乏數字化流量能力的經濟型和單體酒店。
這類商戶大多沒有品牌預算,不懂內容運營,更沒有OTA主戰場上的資源位,但他們有房、有價格、也有空置率,一旦流量被動砸進來,有機會在一個億級日活的池子里成為“熱搜單品”。
這種變化看起來很像當年美團酒店崛起的路徑。它不是靠打下高星塔尖市場,而是抓住了城市內移動場景中被頭部OTA忽視的長尾需求。
現在,類似的爆發機會,會輪到飛豬?
二問:高星酒店、樂園、郵輪們,會不會等流量等到不耐煩?
相比之下,高星酒店、樂園、郵輪這類重資產商家對流量結構的依賴更強。
他們的問題不在供給,而在消費路徑。傳統OTA渠道正在變貴,小紅書投流越來越卷,用戶有消費力,但沒有明確的入口和心智。
而淘寶和天貓恰好有這群用戶,他們舍得花錢,愿意被服務,年均消費頻次和單次決策金額都在高位,但過去這些人很少在“度假”這件事上完成閉環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國消費者出行決策已經越來越臨時,萬豪等酒店集團在中國的提前預訂窗口甚至不足3天,如果飛豬能借此次變陣深度打通88VIP體系人群,把酒店消費這件事從“計劃中的消費”變成“今天就買”、“下次還買”,那對這些高星商家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通道重構。
說白了,平臺在變,用戶習慣也在變,誰還在等流量從天而降,誰就會被新路徑毒打,阿里各路消費級應用與飛豬的結合則恰恰是對中國酒旅市場變天的精心備戰。
而最不適應這次變化的,可能是還靠傳統渠道維系高星資源的舊代理體系。
03
客觀說,飛豬這幾年壓根沒怎么變。
它比以前“富二代”時期沉穩了不少,老老實實去做供應鏈、做履約,做酒店、做目的地、做不那么高頻但客單價很高的“慢決策生意”。
真正變的,是流量邏輯,是平臺結構,是電商視角對服務品類的重新定義。
所以,這次飛豬被接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并非強行捆綁旅游、外賣、電商幾個節奏不同的業務,而是平臺本身擴張過程中的一次自然延伸。
消費者愿意買單。大家對在一大堆眼花繚亂的APP中間跳來跳去感到厭煩。
此前,餓了么+淘寶的組合已經證明了,在即時零售這條線上,阿里能打。
更重要的是,現在阿里電商已經不再滿足于送奶茶米飯礦泉水衛生紙,而是想把這套即時零售的打法,復制到更大的消費服務市場中。
由此,飛豬之所以被派上前線,不是因為它做得最大,而是它恰好是最適合“承接這波實驗”的業務。
一方面,它有地面資源,有履約系統,有一定的酒店、機票、樂園門票郵輪等供給能力。
另一方面,它在組織上相對靈活,已經經歷過一輪“去中心化”的經營改革,不需要等總部發指令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線一個產品。
更關鍵的是,它的ROI模型還沒有被淘系平臺紅利灌滿。
這意味著,如果流量通了,飛豬的商家不用改動太多就能直接受益。
站在平臺視角,這場整合的意義也很清晰。
阿里不是要改造飛豬,而是要讓旅游這類服務商品,也具備和電商商品一樣的分發價值:被拍下、被種草、被秒殺、被推薦,最后被履約。
能不能講故事不是核心,能不能成交才是關鍵。
過去一年,很多商家對傳統OTA的ROI正處于臨界點,站內流量越來越貴,站外投放越來越卷,用戶跳出率越來越高,高星酒店有資源但缺直連,小型旅行社有產品但缺入口,度假樂園有供給但難標準化。
這些結構性缺口,是未來小個頭的玩家有機會打進去的切口。
飛豬將直接參與到淘系大盤的供給側組織里,從“出門才想起”的低頻工具,到“刷著刷著就下單”的中頻場景,如果能打通這條路徑,就不僅是飛豬自身增量問題,而是互聯網大廠們在下一代消費入口爭奪上的成敗問題。
當然,目前還很難預判這次組合最終能跑多遠,畢竟飛豬過去的很多能力是深的,不是快的,而高頻消費的打法要求快、輕、促轉化,這中間的磨合并不輕松。
但就目前看,飛豬進入阿里大消費主線,是一次方向明確、結構順暢、不靠人設、能靠機制的定位變化,這不是某個部門的項目試驗,而是阿里主圖譜下的重要一步。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飛豬加入阿里電商事業群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END ————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