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余溯
出品 | 潮起網「加盟指南」
一瓶30ml的山茶花精華油售價749元,毛利率高達82.5%,超越多數國際大牌;三年營收翻倍沖刺港股IPO,還在招股書中不斷強調“高端”一詞——林清軒的擴張姿態,正將國產美妝品牌的高端化野心推至聚光燈下。
然而,當“國貨之光”的光環遭遇研發投入不足3%、營銷罰款、單品依賴的質疑,林清軒的高端敘事,究竟是國貨突破天花板的里程碑,還是資本精心包裝的幻影呢?
林清軒的高端定位背后,數據亮眼、根基存疑
林清軒的財務數據勾勒出一幅高端品牌的繁榮圖景:2022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從78%躍升至82.5%,不僅碾壓珀萊雅(71.4%)、貝泰妮(73.7%)等國貨對手,甚至逼近奢侈品牌海藍之謎。
支撐林清軒實現“茅臺式”暴利的核心是其王牌單品山茶花精華油,財報數據顯示,該產品占公司總營收的37%。據悉,山茶花精華油第五代產品定價已經達到749元/30ml,50ml規格套裝價格更是突破1200元,直接對標香奈兒1160元的修復精華油。
而與高端產品相對應的,是林清軒渠道布局的“高端人設”。
據統計,林清軒線下506家門店中,95%進駐購物中心,數量居國貨及國際高端護膚品牌之首。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林清軒2024年零售額位居國產高端護膚品牌第一,且是中國高端護膚市場TOP15中唯一的國貨品牌。
不過,在林清軒的高端標簽下,一些矛盾也在悄然浮現。
比如,公司存在研發投入與高端定位脫節,2024年,林清軒研發費用僅3040萬元,占營收2.51%,不足營銷開支(3.65億元)的1/12,遠低于貝泰妮(5.1%)和華熙生物(8.7%)。
此外,林清軒消費群體下沉與品牌高端形象形成沖突,其292家門店位于二線及以下城市,占比近六成,一線與新一線城市布局薄弱。反觀競品毛戈平,已進駐杭州大廈、SKP等頂級商圈。
流量驅動難掩長期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林清軒山茶花精華油十年賣出3000萬瓶的業績背后,同樣暴露出公司不容忽視的發展風險,那便是單一品類的“阿喀琉斯之踵”。
財報數據顯示,該品類為公司貢獻近四成收入,且占比逐年攀升。但考慮到中國面部精華油市場規模僅53億元(2024年),盡管行業中僅林清軒一款產品年銷破億,但小眾賽道天花板明顯,暴露出該單品受眾廣度不足的隱患。
同時,在林清軒構筑起堅實的產品與規模壁壘之前,它已然遭遇了營銷反噬與信任危機。
比如,公司創始人孫來春的“網紅式營銷”曾多次引發爭議。直播間喝化妝水、炮轟香奈兒“挖角”等事件雖然成功博得流量,卻也埋下口碑隱患。
此外,2025年2月,林清軒因違規宣稱“抗老修護專家”被罰2.1萬元,五年內累計被罰4次。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關于林清軒的投訴案例屢見不鮮,涉及功效不符、退款難等問題。很明顯,品牌高端信任度面臨著持續受損的挑戰。
更嚴峻的是,林清軒開始遭遇線下擴張的效能困境。
數據顯示,盡管品牌門店總數三年增長38%,從366家擴張至506家,但線下收入占比卻從54.7%降至40.8%。
還需警惕的是,林清軒的加盟模式幾近失敗:2024年,品牌加盟店僅剩32家(減少4家),單店年收入31.9萬元,不足直營店的1/3;聯營與加盟店總收入僅4575萬元,占品牌總營收不足4%。
那么,直營模式就可以高枕無憂嗎?非也,直營雖能維持品牌高端體驗,卻因高運營成本拖累凈利率。2024年,公司凈利率僅15.4%,展現出林清軒擴張過程中的進退兩難。
突圍之路:技術破圈與生態重構
很明顯,對于林清軒而言,研發短板的補課迫在眉睫。
好消息是,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IPO募資將重點投入技術研發。壞消息是,公司歷史欠賬明顯:64人研發團隊僅占員工總數3.1%,而銷售團隊高達1739人(占比85.2%)。
對比國際高端品牌5%-10%的研發投入水平,林清軒需盡快打破“重營銷輕研發”的路徑依賴。不可否認,其專利儲備(42項發明專利)和原料掌控(2萬畝山茶花基地)是優勢,但需轉化為技術壁壘而非營銷噱頭。
當然,林清軒也注意到了靠單一品類“打江山”的弊端,它在尋求產品矩陣的多元化破局。
例如,品牌正嘗試突破精華油依賴。2024年,推出防曬霜首年銷售達3630萬元,黑金面霜營收達6150萬元。未來,公司計劃孵化三大子品牌,分別是面向年輕群體的保濕線、情緒護膚香氛線、社區美容服務品牌。
在渠道建設上,林清軒不可謂不努力。其占比達59.1%的線上渠道無疑是公司業績增長引擎。不過,創始人家族IP帶貨模式(孫來春兄弟及二代全員上陣)可持續性存疑。而在線下,林清軒則還需解決定位撕裂:一邊宣稱加密一二線旗艦店,一邊通過CS渠道覆蓋3000家下沉門店。如果無法協調高端形象與下沉擴張的矛盾,品牌溢價恐進一步稀釋。
林清軒的高端敘事,是國貨在成分創新與渠道突圍上的重要突破。82.5%的毛利率、TOP15唯一國貨的地位,印證了其階段性成功。
然而,研發短板、單品依賴與營銷爭議,如同三把利劍懸于品牌頭頂。當監管對“抗衰”宣稱日趨嚴格,國際品牌降價擠壓市場,林清軒急需將“高端”從價格標簽轉化為技術底蘊與用戶體驗,從這個角度而言,上市只是開始。
真正的“高端”從不在招股書的重復強調中,而在消費者復購時的毫不猶豫里。國貨的高端化,需要的不是又一個茅臺式的毛利神話,而是一場從流量狂歡到科技創新的價值革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