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伊朗突然宣布與以色列停火,看起來像是為了緩和局勢,但實際上卻是把自己陣營的四個鐵桿盟友都給“賣了”。
更諷刺的是,巴基斯坦前幾天還信誓旦旦“全力支持伊朗”,結果24小時不到立刻翻臉,公開表示不再和伊朗進行任何軍事合作。
這一連串的操作,讓整個中東反美陣營瞬間失去了方向感:到底誰還能信?伊朗這是在自毀盟友體系,還是另有盤算?
伊朗突然“剎車”,4大盟友被扔在火里
伊朗這次停火,打得太急,也太狠。之前還高調宣布要對美軍和以色列“全面反擊”,結果說停就停連招呼都沒打。
6月24日,伊朗和以色列同步宣布停火,表面看是為了止戰。可就在在前一天,伊朗自己還對駐卡塔爾的美軍基地發射導彈,但事先卻秘密通知了美方和卡塔爾政府,只字不提盟友。
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全都在毫無防備下被以色列精準打擊,直接暴露在火力網中。
真主黨高層被以軍清除,哈馬斯幾乎被掀了老窩,胡塞導彈平臺被美軍摧毀,伊拉克民兵被政府勒令“低調處理”。
最離譜的是,伊朗在停火聲明中甚至一句都沒提到這些盟友的安危,徹底把“反美聯盟”打成了一盤散沙。
為什么伊朗要這么做?表面上是為了換取喘息空間,但實際上伊朗已經靠不住了。內部經濟崩潰、社會動蕩、核設施被炸,革命衛隊和溫和派吵得不可開交,哈梅內伊只能通過妥協停火,保住政權底線。
巴基斯坦轉向,誰還敢和伊朗玩命?
巴基斯坦這次的轉向非常關鍵,也非常直接。
6月16日,巴基斯坦參議院全票通過支持伊朗的決議,承諾提供軍事支持,甚至考慮如果伊朗被以色列核打擊,將提供“核保護傘”。巴防長阿西夫還公開表示要向伊朗提供“梟龍”戰機和“沙欣-3”導彈技術,射程能覆蓋以色列。
結果6月24日,伊朗突然宣布停火,巴基斯坦直接變臉:“不與伊朗開展任何軍事合作。”從“誓死支持”到“敬而遠之”,只用了不到24小時。
為什么這么快就翻臉?背后有三點原因:
第一,伊朗根本沒通知巴基斯坦就私下停火,還提前告訴了美方,這讓巴基斯坦很難堪。你把我當盟友,起碼得提前通個氣吧?這叫背信棄義。
第二,伊朗轉頭跟印度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涉及港口和能源合作。要知道,印度可是巴基斯坦的死對頭,伊朗這是踩了巴基斯坦的底線。你剛說要聯合抗敵,轉頭就和我敵人握手,你讓我怎么信你?
第三,美國的警告也很直接。特朗普親自會見巴軍方高層,明確表示不準軍事援助伊朗。緊接著,美國把巴基斯坦16家導彈相關企業列入制裁清單,殺雞儆猴的意味不言而喻。
巴基斯坦的選擇其實是理性的,既然伊朗靠不住,那就該果斷抽身。既維持國家利益,又減少不必要的政治成本。
更何況,中巴經濟走廊的能源安全也需要穩定的外交環境,和伊朗繼續綁定只會拖后腿。
停火不是和平,是戰略重構的開場
有人以為停火是局勢緩和,其實只是表面平靜,真正的較量才剛開始。
伊朗自顧不暇,盟友群龍無首。“抵抗軸心”這個詞,已經變得空洞。胡塞失去了發射能力,真主黨正在被以色列“定點清除”,哈馬斯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連伊拉克民兵都開始聽政府指揮,不再盲目響應伊朗號召。生存成了第一要務,意識形態聯盟就此瓦解。
伊朗還想裝作什么都沒變,繼續在敘利亞發射火箭,擺出強硬姿態,但誰都看得出來,這是虛張聲勢。革命衛隊還想維持“反擊”的姿態,但實際已經沒多少本錢。
與此同時,美國算是最大贏家。特朗普用一個停火,解決了三個問題:一是油價暫穩,避免國內通脹繼續飆升;二是中東盟友暫時安撫,為11月選舉贏得緩沖期;三是成功挑撥了伊朗和其盟友之間的關系,徹底打亂了“反美聯盟”的戰線。
以色列雖然也在停火,但趁機會打了伊朗幾個導彈庫,鐵穹系統短暫喘口氣。明面上不出聲,背地里卻一點沒停。這種“靜默打擊”策略,讓盟友更難抓住把柄,還能在國際輿論上占據優勢。
伊朗換來的是主權保命,政權續命,但信用徹底破產。從這次操作來看,伊朗以后再喊“集體反擊”,恐怕就只剩它一個人了。伊朗這場停火不是勝利,只是勉強續命。它保住了自己,卻賠光了信任。
巴基斯坦的轉向,是一個信號:就算曾經力挺,現在也不敢再和它站一隊。更大的問題是,一旦盟友體系崩了,伊朗未來還能靠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