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大敏子的日常生活,江西水產科技,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蘇州市農業農村局。
上海男子在南閘公園釣到巨蝦
2025年6月7日,IP地址是江蘇的博主“@大敏子的日常生活”前往上海南閘公園的閘口進行垂釣,結果有意外的收獲。他表示:“在南閘公園的閘口原來除了釣海鱸魚河豚,還能釣大蝦啊!
上海的朋友總說資源不好,嘴是真硬啊!”
顯然他發布的帖子的重點并不是海鱸魚河豚之流,而是所謂的大蝦。
從其發布的圖片可以看到一只體型巨大的蝦,博主捏住了這只大蝦的蝦須,大蝦被吊著,一對超長的蝦鉗自然下落,顯得非??鋸?,似乎長度超過了蝦本身。還有另一個男子用自己手掌去作為參照物,可以看到這只蝦的體型比男子的手掌還大!蝦鉗常規估計都跟男子的小臂差不多,甚至更長了!
從另一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其蝦體呈黃灰色,靠近尾扇的區域突然又變成了藍色;最顯眼的就是超長的螯足,這對螯足跟身體的連接處還是黃灰色的,到了中間變成了鮮艷鈷藍色,然后見變成褐色。從側面看,螯足長度確實超過體長了。對了,這蝦的頭特別的大,干凈一半都是頭。
很明顯了嘛!這就是羅氏蝦,但具體是什么品種還真不敢說,現在人工雜交繁育的品種特別多。
我只知道這種蝦是海鮮自助和火鍋的常客,雖然它也不算海鮮。我本人是蠻喜歡吃的,主要是覺得它的蝦肉多了種河鮮的味道,頭里的膏也足夠多。我作為一個海邊人真的吃膩海蝦了,偶爾就愛來點河鮮。
所謂羅氏蝦
羅氏蝦是簡稱,不過學名也就差一個字: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這是原產于南亞、東南亞及西太平洋島嶼淡水流域的一種淡水蝦,其具有廣鹽性,也能在入??诨顒印K鼈兯闶鞘澜缟象w型最大的淡水蝦類之一,不少雄性個體都能達到40厘米的長度,體重達到1斤以上。
最早羅氏蝦被引入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體型大,很有噱頭,當然也因為味道不錯,而且富含蛋白質、鎂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我國是在1976年首次引入該物種的,當時是從日本引入了10余只種蝦,然后由珠江水產研究所李奕群團隊進行研究,最終突破人工越冬與繁殖技術。
經過了多年的持續選育和技術推廣,雖然我國并沒有原生羅氏蝦,但現在我國的羅氏蝦養殖產量已連續20余年位居全球首位!占了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雖然似乎大部分都還是我們自己消化了,但說明需求大啊。
為啥我國的羅氏蝦產業如此具有全球競爭力?主要是因為該產業總是不斷地自主選育的優良品種。
目前我國比較主力的品種主要是“南太湖”系列,這個系列是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主導培育。該品種中首個通過國審的品種是“南太湖2號”,這個品種的羅氏蝦的生長速度相較于普通羅氏蝦提升了36.87%!2022年研發的“南太湖3號”居然還在此基礎上,使其最大體重增加了21.16%,成活率和飼料消耗率也有很大的進步。
當然還有“數豐1號”和“蘇滬1號”等等優良品種。前者是湖州師范學院楊國梁團隊聯合黃海水產研究所選育,該品種的研發重心在于生長速度,據說只要養殖140天就可達10尾/斤規格!而且養殖的門檻很低。后者則是由江蘇鼎和水產聯合高校培育成功,是泰州市首個水產新品種。其生長周期僅105天,成蝦均重二三兩,最大個體半斤。
羅氏蝦產業的生態
我國羅氏蝦養殖集中于廣東、江蘇、浙江三省,這三省占了全國90%以上的產量。目前羅氏蝦養殖產業不斷的擴展,連新疆和陜西都可以有了。能推廣那么遠,除了能賺錢,肯定也是養殖模式有了模板。確實現在的羅氏蝦養殖創新了許多有效的模式。
珠海那邊搞起了羅氏蝦的生態養殖,通過種植茜草來凈化水質、也會羅氏蝦提供棲息環境,這使得羅氏蝦的成活率提高,而且還省下了很多過濾系統。廣東那邊則是重點提高混養技術,比如把羅氏蝦跟羅非魚混養,利用殘餌循環降低飼料成本;還有些大手筆的企業則是完全的機械化養殖,引入了投餌機與水質監控設備,將養殖成本降得很低。
雖然看起來欣欣向榮,但是這個產業還是有些問題的,主要在于加工產業鏈單一。羅氏蝦基本上都是鮮活的直接拉去賣,加工率僅10%,以冷凍整蝦和蝦仁為主,深加工潛力沒啥研究,導致附加值比較一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