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亞洲杯臨近,中國女籃的排兵布陣卻讓人一頭霧水——核心李夢正式缺席,李月汝也沒空分身,張子宇到底去哪兒,成了最近球迷群里最能引發“對噴的話題,這事兒看著小,其實背后是好幾個層層疊加的矛盾——國家隊和U19隊爭人,老將新星各有難題,管理和現實之間拉扯得厲害,擺明了今年的亞洲杯不太平,U19世界杯也懸了
問題很直白,張子宇去哪兒,直接決定兩支隊伍的天花板,U19女籃現在基本是“擺爛式備戰,沒她的方案都演練差不多了,助教陳楠也很實在,采訪直接放話張子宇大概率不會去捷克,這話一出,網友們立馬分成兩派,一邊覺得國家隊缺不了這根定海神針,畢竟18歲就2米26的中鋒,放亞洲杯就是降維打擊,另一邊則心疼U19女籃,覺得本來全隊就差個領軍人物,沒她直接掉半檔,怎么看都是兩頭堵,沒啥好辦法
往回扒一扒,其實張子宇今年3月就被國家隊征召,等于從一開始就沒參與U19的任何熱身和合練,這種“強行升班操作,老球迷其實不陌生,之前男籃有過類似例子,效果一言難盡,張子宇在成年組訓練營里過生日,隊友和宮魯鳴都很重視她,這種待遇一般新人還真享受不到,現實就是成年隊現在太缺人,李夢傷病+長期缺席訓練,宮指導直接官宣她不進亞洲杯名單,李月汝那邊,WNBA剛轉會,人在美國,20場常規賽沒怎么上場,換隊還要重新融入,根本沒空管國內大賽,這么一算,張子宇成了唯一能頂上去的“高塔,她要是再去U19,成年隊內線直接真空,韓旭再高也扛不住雙線作戰
有人問,為什么不能兩邊都兼顧,現實比理想骨感太多,亞洲杯和U19世界杯時間撞車,飛來飛去根本不可能,哪怕真有“分身術,高強度賽程也會把人榨干,別說18歲,就是28歲都頂不住,這種情況下,國家隊只能下狠心舍棄U19隊的全局,畢竟亞洲杯是主場作戰,輿論壓力比世界杯大得多,輸了面子里子都沒了,張子宇如果能打出統治力,哪怕最終沒奪冠,陣容穩定、球迷能看到希望,外界也不好噴太狠
說白了,女籃現在就是被現實推著走,李夢的離開,相當于把球隊的進攻天花板拆掉一塊,李月汝短期內回不來,主攻手、內線大閘全都指望張子宇,宮魯鳴其實心里也明白,U19這邊損失大,但成年隊壓力更大,亞洲杯沒成績,好幾年都洗不掉這鍋,U19世界杯本來就沒抱太大希望,張子宇再厲害,一人帶隊也不現實,畢竟人家歐美強隊個頂個身高、對抗、技戰術都比我們強,少了一個領軍人物,確實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戲,打出血性拼勁,起碼對得起球迷
不過也有網友吐槽,這種用人思路其實挺冒險,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個18歲新星身上,壓得住敵人也好,壓不住就“全網吐槽,張子宇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國家隊現在有點像“賭博式選人,舍不得讓小將多經歷幾年青訓體系的鍛煉,直接拉上來扛大旗,短期看能救急,長期看會不會透支球員成長,這事兒真不好說
另外,場上的技戰術層面其實也很現實,張子宇2米26的高度,在亞洲范圍確實無解,日本隊內線最高才1米9,打起來跟隔著一堵墻似的,前幾場熱身賽也能看出來,只要她在場,對手基本沒法正常內線進攻,籃板、封蓋都碾壓,但問題是,到了決賽或者高強度對抗,單靠身高能不能贏,還得看團隊配合和外線火力,去年世界大賽我們也吃過虧,不能光盯著“高塔,還得有整體推進的打法
總的來看,這次亞洲杯,張子宇的去留其實已經沒什么懸念了,U19世界杯大概率只能說聲抱歉,這對小將本人是巨大挑戰,也是國家隊管理層不得不做的抉擇,球迷當然理解U19的遺憾,但現實就是,主場比賽、主力缺席、輿論壓力一股腦全砸過來,誰都想贏,能不能贏,還得看新核心能不能扛住大旗,宮魯鳴和教練組也是被現實“逼上梁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球迷們當然會有情緒,質疑也好,心疼也罷,但別忘了,這就是職業體育的殘酷,資源有限,目標明確,誰能頂住就給誰機會,有時候,英雄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U19女籃缺了張子宇,也許會輸得更慘,但只要拼得漂亮,沒人會怪她們,國家隊頂住壓力,有希望也有風險,張子宇這仗怎么打,我們都在等,等一個答案,也等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