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請您關注酩閱
酒酣情縱,書道自顯——酒與書法的奇妙之緣。
中國書法,是漢字的藝術化呈現,而藝術本質在于抒發人之性情。正如張懷瓘《書斷》所言:“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在書法諸體中,草書最能展現人之性情。酒與書法,緣分深厚,“顛張醉素”便是明證。
張旭,人稱張長史,性格豪放、不拘小節,嗜酒癲狂。史載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杜甫在《飲中八仙》中寫道:“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張旭飲酒三杯后揮毫,被尊為草圣。在王公貴族面前,他脫帽露頂、揮筆疾書,似有神助,字如云煙傾瀉。酒后,他展現真實性情,借酒力放飛自我,將情感融入書法,落筆千言。
懷素的草書充滿浪漫精神,他把心中欲望宣泄于草書。陸羽《懷素別傳》說他“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時酒酣興發,遇寺壁里墻衣裳器皿靡不書之”,癲狂之態盡顯,人稱“狂僧”。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描述他“狂僧前日動京華……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顛狂。一顛一狂多意氣,大叫一聲起攘臂。揮毫倏忽千萬字”。懷素酒后作草書,狂放不羈,醉中得真知,“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這種癲狂是半清醒狀態,內心狂放自由。
酒是性情之媒介。酒后放達,揮毫可抒發情懷。黃庭堅寄情山水田園,飲酒酬唱,以書畫自娛。其草書被譽為宋代第一,酒功不可沒。
他在《李致堯乞書書卷后》寫道:“書尾小字唯余與永州醉僧能子,若亞棲輩見當羞死……連飲數杯,為成都李致堯作行。耳熱眼花,忽然龍蛇入筆。”又在《書自作草后贈曾公卷》中說:“崇寧四年二月庚戌夜……嘗重醞一杯,遂至沉醉……因以作草……書成頗自喜。”可見他微醉時作草書,感覺極佳,以情為弓、以筆為箭,情性躍然紙上。
蘇軾也好飲酒。他曾說:“我整日飲酒,雖量不大,但愛看人飲酒,見客人舉杯慢飲,我心亦樂。”葉夢得《避暑錄畫》記載,黃庭堅曾為蘇軾畫題詩:“東坡老人翰林公,醉時吐出胸中墨。”蘇軾作書畫前必飲酒,自稱“酒后高興時寫字,筆到意到,心手合一”。他常酒后在書齋練字,時有佳作,便欣喜若狂 。
PREVIOUS CHARACTERS
酩人 · 往期人物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
酩閱與志趣者同行,投稿、約稿、交流請聯系:
me@sungoo-sz.com(小酩同學)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酩閱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進酩閱酒友交流群加微信:xi9102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