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家蒲松齡的筆下,冬蟲夏草,這個神秘的生物,充滿了傳奇色彩。
冬蟲夏草被譽為“黃金草”、“百補之王”,人參、鹿茸等傳統滋補品都難以企及它的地位。江湖上,一直流傳著冬蟲夏草的傳說。它的發現與應用,與中醫有著不解之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穿越千年,走進冬蟲夏草的故事。
冬蟲夏草
緣起
關于冬蟲夏草的誕生,得從海拔3500~5000米的雪域高原說起。每年夏季,在各方面都適宜的條件下,只有超級幸運的蝙蝠蛾幼蟲才能被冬蟲夏草菌成功侵染。待到來年春季,幼蟲頭部長出草頭,獨一無二的冬蟲夏草自此誕生。
在藏民看來,冬蟲夏草是天生的恩賜。
公元710年(唐),藏醫發現了冬蟲夏草的獨特價值,并將其記載在《月王藥診》里。從此,冬蟲夏草在藏醫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月王藥診
御用
一代女皇也逃不過 “真香定律”
盛唐時期,冬蟲夏草從西域傳到了長安。武則天晚年體衰,咳嗽不止,御廚李師傅做了一道冬蟲夏草全鴨湯,武則天每天喝兩盅,治愈了她的咳嗽風寒。自此,冬蟲夏草身價倍增,貴為宮廷御用滋補品。
武則天
乾隆53歲才知道的養生秘方
據說,乾隆皇帝也是冬蟲夏草的忠粉。53歲的乾隆頭暈腰疼,吃遍御醫開的藥也不見好,和珅便將民間郎中引薦給乾隆。郎中把脈后開了含冬蟲夏草的藥方,乾隆連續服用后恢復如初,還精力大增。此后便常飲冬蟲夏草酒養生。在千叟宴上,乾隆還將它賜予數千位老壽星,它開始從宮廷走向千家萬戶。
乾隆
探索
身為名貴珍稀藥材,在數代中醫的潛心研究與實踐中,冬蟲夏草“味甘”、“性平”、“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等被挖掘并一一記載于《本草綱目拾遺》、《本草備要》、《藥性考》等典籍之中。這些成就,奠定了冬蟲夏草在滋補領域的金字招牌。
冬蟲夏草藥典記載功效
冬蟲夏草的名聲也遠播海外。15世紀,它漂洋過海去到日本,在貴族中備受推崇,被廣泛食用。18世紀,歐洲傳教士將冬蟲夏草帶到法國,它甚至出席了法國科學院學士大會,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英文名——CORDYCEPS。
日常
明清時期,冬蟲夏草在百姓的飲食中逐漸有了存在感。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里就有描寫蟲草入食的場景:揚州鹽商邀請客人到酒樓聚飲,奉過酒,頭一晚上的冬蟲夏草。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冬蟲夏草出現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人們用它泡水、燉湯、泡酒,蓋因其“諸虛百損皆可補”的功效。
傳承
因其珍稀價值備受青睞,冬蟲夏草的故鄉青藏高原被越來越多人踏足,過度采挖。幸運的是,科研團隊經過數年研究與實驗,在青藏高原之外,為冬蟲夏草找到了能夠安心成長的新家園。
東陽光湖北宜都冬蟲夏草生態繁育基地航拍
經過一代代中醫藥工作者的努力,如今,冬蟲夏草已不再神秘。走過數千年的歲月長路,它終于來到人們身邊,繼續履行著守護健康的使命,這份跨越時空的聯結,何其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