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商業新聞,“存量競爭”“開拓增量市場”這類詞越來越常見。很多人感覺聽過,但具體怎么區分、對做生意和投資有什么影響卻不清楚。其實,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就像切蛋糕的兩種不同方法,能幫我們在經濟活動中少走彎路。
從定義來看。存量市場指的是已經存在的市場空間。這個市場里的用戶數量、消費需求基本穩定,參與者在固定的“蛋糕”里競爭。比如智能手機市場,全球年銷量連續多年在13億臺左右波動,廠商之間比拼的是如何從競爭對手手里搶用戶,靠降價、升級配置、優化服務等方式爭奪有限的購買人群。增量市場則是還未被充分開發的新領域,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技術成熟和政策推動,從幾乎空白發展到如今全球年銷量突破1000萬輛,不斷有新用戶被吸引進入市場,整個“蛋糕”越做越大。
從商業邏輯來看。存量市場競爭時,企業重點在提高市場占有率。它們會通過產品差異化、降低成本、優化渠道等手段,把競爭對手的客戶轉化為自己的客戶。這種競爭往往很激烈,因為用戶總數有限,企業之間是零和博弈。而增量市場的核心是創造需求,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挖掘新場景、培育消費習慣等方式,把潛在用戶轉化為實際用戶。這時候企業面對的是增量機會,只要能先一步打開市場,就能獲得超額收益。
對創業者和投資者來說。進入存量市場,需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能在紅海廝殺中脫穎而出;而開拓增量市場,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敢于冒險的魄力,因為新領域往往伴隨著技術、市場接受度等不確定性。但無論選擇哪種,本質都是對市場供需關系的判斷和把握。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存量和增量市場的占比會發生變化。當經濟高速增長時,增量市場機會多;經濟增速放緩,存量市場競爭加劇。但這不是絕對的,即使在成熟的存量市場,也可能通過技術革新、商業模式創新開辟出新的增量空間。
未來的商業世界,既不存在永遠的增量藍海,也沒有完全固化的存量紅海。理解存量與增量市場的轉換規律,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無論是企業經營者制定戰略,還是個人做職業規劃,掌握這些底層邏輯,都能讓我們在選擇方向時多一份清醒和底氣。
(本文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