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局勢緩和了,讓我們來看一下在伊以沖突的這段時間里,俄烏沖突發生了什么。
在伊以沖突持續的這12天里,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伊以兩國,美國的援助則集中到了以色列身上。
俄羅斯趁著這個機會,俄軍采取“重點突破,兩翼牽制。”的策略,在蘇梅、扎波羅熱、赫爾松等多方向同時施壓,逼迫烏軍分散兵力防守。
在這種壓力之下,俄軍奪取了多個定居點,烏軍的頓巴斯主防線已經有了被突破的風險。
若是頓巴斯防線被突破,哈爾科夫方向則會被轉為進攻對象,威脅烏克蘭整個東部戰區。
在庫爾斯克方向,俄軍已經收復99.5%的土地,在戰爭當中只有100%和0%的區別,99.5%跟沒有收復是一個意思。
俄軍每天會對阿夫杰耶夫卡投彈1500枚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這也加劇了烏軍的防御壓力。
俄軍取得這般戰果固然有加大打擊力度有關,最重要的還是烏克蘭的援助減少。
特朗普在3月份的時候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試圖饒過歐盟主導“美俄密室談判”,要求烏克蘭割讓烏東四洲以及克里米亞地區。
歐盟因此將美國排除出援烏協調機制,德國宣布將國防支出增加至GDP的3.2%。
還有消息稱,在沖突的12天里,歐盟向俄羅斯邊境增派了3萬兵力。
不過這些消息是不是真的,都說明歐盟已經在準備自己防御俄羅斯,加速組建自己的“歐洲軍”,烏克蘭很可能被放棄。
失去援助也就意味著烏克蘭在武器上失去了支持,因此在戰場上的損失也比較大。
在俄烏沖突持續的三年里,澤連斯基支撐烏方損失了4萬多人,但是在過去的12天里烏方損失的人就可能超過3萬,因此烏克蘭方面不得不把60歲以上的人送上戰場。
烏方在撤退時還出現了拋棄殺傷傷員的情況,士氣已經低到了極點。
總結一下沒有援助的烏克蘭支撐不了多久。
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話結束整篇文章吧。
澤連斯基什么時候會逃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