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威馬汽車的車主們過的十分糟心,售后電話始終無法接通,維修點也不見蹤影,原本嶄新的電動汽車仿佛瞬間淪為一堆廢鐵。然而正當這一混亂局面還未得到解決之時,卻出現了一個不算那么好的好消息——寶能集團突然宣布接手威馬。
那么,寶能和威馬這兩家在財務上都背負著沉重債務負擔的企業走到一起,真的能夠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實現負負得正的奇跡嗎?還是說,它們會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最終一爛到底呢?
寶能接盤威馬,意欲何為?
今年 4 月,法院正式裁定批準威馬汽車的破產重整計劃,經工商資料及組織架構的深入研究證實,此次重整計劃中的唯一投資方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寶能汽車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
如今,在深圳羅湖的一家寶能汽車展廳內,威馬汽車的展車已然就位,招商工作也已悄然啟動,復產計劃正按照既定節奏 “穩步推進”。整個過程中,既沒有官方的正式公告,也未舉辦任何大型發布會。雖然這一切都是在低調中有序開展,但事情的本質卻十分清晰,即在 2025 年,一家自身負債高達百億、面臨員工維權等諸多棘手問題的造車企業 ,決定 “拯救” 另一家已經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的造車企業。
從資本層面分析,寶能收購威馬這一行為,似乎是一場試圖實現 “負負得正” 的大膽嘗試。威馬汽車目前的財務狀況極為嚴峻,負債總額超過 203 億元,而資產僅剩余 39 億元,還拖欠著員工薪資 4000 萬元以及供應商貨款 17 億元,多達 1412 家債權人的追債總額更是高達 442 億元。與此同時,寶能自身的處境也不容樂觀,欠債金額超過 120 億元,員工討薪事件頻繁發生,公司實控人姚振華已被列為失信人,名下被執行金額接近 500 億元。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結合更像是在殘酷的市場寒冬中,彼此依偎取暖的無奈之舉,是一場關乎生存的艱難游戲。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寶能的戰略意圖,會發現其目標遠不止于表面上的相互扶持。回顧寶能此前收購觀致汽車的經歷,盡管其投入了巨額資金,卻始終未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重大突破。究其根源,核心問題在于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產品矩陣以及深厚的技術積累。而威馬汽車,作為曾經新勢力造車企業中的佼佼者,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體系以及部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技術儲備,而寶能正迫切需要這些資源,以此來精心編織一個整合舊資源,實現新發展的故事,進而維持自身的融資渠道暢通,并繼續獲得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由此來看,雙方算是各取所需。
未來前景如何?
回顧威馬的故事,不禁讓人感慨。威馬成立于 2016 年,憑借創始人沈暉曾擔任沃爾沃前中國區董事長的深厚行業背景和廣泛人脈資源,可謂是 “開局即巔峰”,順利獲得兩張珍貴的造車資質。
2019 年,威馬汽車取得了不俗的市場成績,全年交付量達到 1.7 萬輛,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蔚來汽車。在銷量和市場影響力方面,威馬與一眾頭部新勢力企業展開了激烈角逐,競爭態勢難解難分。然而,這種良好的發展態勢并未持續太久。從 2020 年開始,威馬汽車便陷入了一系列嚴重的危機之中。短短幾個月內,接連發生了 10 多起車輛莫名自燃事件,緊接著,又爆發了鎖電風波。自 2022 年下半年起,負面消息更是如潮水般涌來,降薪、停產、CEO 天價年薪、拖欠租金、經銷商退網、門店停擺等問題不斷曝光,使得威馬汽車的經營狀況愈發艱難。
2023 年元旦剛過,威馬位于溫州的工廠便無奈進入停產狀態,隨后,威馬汽車銷售公司價值 1.3 億元的資產也被法院查封。至此,威馬汽車倒閉的消息不脛而走。到 2023 年 10 月,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曾經輝煌一時的威馬汽車,終究還是未能抵擋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陷入了破產重整的困境。
根據去年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所披露的數據,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的賬面資產總額僅為 39.88 億元,而負債卻已高達 203.67 億元。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即便寶能投入超過 100 億的巨額資金,對于威馬高達 200 億的負債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財務危機。更何況,在威馬汽車背后充當 “白衣騎士(參數丨圖片)” 的寶能汽車,自身也早已深陷困境,自顧不暇。
寶能涉足造車領域已有近十年時間,先后布局了觀致、寶能、悠寶利等多個汽車品牌,如今又將威馬納入麾下,然而,至今沒有一個品牌能夠在市場上取得顯著的成功。盡管在組織架構方面,寶能仍然維持著若干工廠備案和車型目錄,對外宣稱擁有百萬產能,并且具備一套看似能夠迅速啟動招商和應對媒體的運營體系。但關鍵問題在于,在當前競爭激烈且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這樣的體系是否還能跟上市場的節奏,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可以看出,寶能和威馬在當前形勢下,似乎都沒有做好重新挑戰市場的充分準備。盡管它們對外宣稱正在積極運營,復產工作有序推進,融資活動也在持續進行,甚至制定了到 2027 年年銷 60 萬輛的宏偉目標。然而,對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計劃中卻沒有給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相關執行人也未對公眾的疑問作出明確回應。如此一來,這兩個深陷困境的困難戶捆綁在一起,真的能夠實現逆襲翻身嗎?相信每個人心中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車叔總結
寶能和威馬的合并,究竟是一次絕地反擊,還是會成為行業發展中的又一個失敗案例,目前還難以定論。但顯而易見的是,這類收購交易正變得愈發頻繁,尤其是在行業的邊緣地帶。個人看來,這種收購行為僅僅是為了讓某個企業或組織在文件層面上繼續存在,或許,保持 “仍在造車” 的表象,已經成為了一種目的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