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怦然。
最近,珩哥仿佛變成了一個行走的"小炮仗",一點就炸——玩具堆不好就摔東西,和小朋友玩著玩著就起沖突,稍不如意就眼淚汪汪。作為父母,看著這個往日可愛的小人兒突然變得易燃易爆,既心疼又無奈。
這其實是很多4歲左右孩子的真實寫照。
根據(jù)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研究,4-6歲是孩子情緒發(fā)展的關鍵期,他們開始體驗更復雜的情感,卻往往缺乏表達這些情緒的詞匯和能力。就像被困在一個玻璃瓶里的蝴蝶,能看到外界卻找不到出口。
01
一本繪本的意外收獲
偶然間,我發(fā)現(xiàn)了《蘇菲的憤怒選擇輪》這本繪本。
晚讀的時候,我試探性地拿出這本書,沒想到珩哥立刻被封面吸引。
整個故事其實很簡單:
蘇菲搭了一座很高很高的樓,踢著球回來的弟弟弄壞了她的大樓,為此蘇菲大發(fā)雷霆,準備打弟弟的時候,被媽媽及時趕到制止了。媽媽沒有簡單地責罵蘇菲,更沒有懲罰她,而是引導她認識自己的憤怒,并教她用"憤怒選擇輪"上的方法來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讀完后,珩哥突然說:"媽媽,我摔玩具的時候就像蘇菲一樣,是這里(指著胸口)太難受了,但不知道怎么說。"這一刻我恍然大悟——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后,往往是未被識別的情緒和未被滿足的表達需求。
02
如何識別孩子的情緒信號
確實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發(fā)脾氣,他們通常會先發(fā)出一些"預警信號"。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成為孩子情緒的"解碼器":
1.身體信號:握緊拳頭、面部發(fā)紅、呼吸急促、身體僵硬 2. 行為信號:突然沉默、拒絕交流、破壞物品、攻擊行為 3. 語言信號:"我討厭你!""不公平!"等過激言辭
美國兒童心理學會指出,90%的兒童行為問題都源于未被正確處理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xiàn)這些信號時,正是情緒教育的最佳時機。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便是正確識別孩子的情緒,抓住機會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可是,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呢?推薦給大家這個怦然親測有效的三步引導法,讓孩子從情緒文盲變成情緒小達人。
第一步:給情緒命名
就像教孩子認識顏色一樣,我們需要教他們認識情緒。
我和珩哥,利用這本《蘇菲的憤怒選擇輪》做參考,和他一起指定了簡單的”話語規(guī)則“,幫助他標注自己的情緒。比如"你現(xiàn)在是不是覺得很生氣,就像肚子里有個大氣球?""剛才玩具壞了,你很傷心對嗎?"諸如此類的語言,能夠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研究表明,僅僅是能夠準確命名情緒,就能降低孩子情緒強度的40%。
第二步:建立"情緒選擇輪"
借鑒繪本中的方法,我和珩哥一起制作了他的"情緒選擇輪":
· 畫一個大圓圈分成6份
·每份寫上或畫上一種緩解情緒的方法:深呼吸5次、抱抱毛絨玩具、跳10下、畫一幅畫、去"冷靜角"坐一會、告訴媽媽"我需要幫助"
這個方法非常有效,當珩哥在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就及時用這些仿佛釋放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給了孩子控制感和選擇權,而不是被情緒完全控制。
第三步:事后復盤
當沖突平息之后,一定要找個安靜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回顧整個事件:
"剛才發(fā)生了什么?" "你當時是什么感覺?" "下次這種感覺又來了,我們還可以試試什么方法?"
這種復盤能幫助孩子建立情緒記憶,逐漸形成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珩哥的變化令人驚喜。
昨天他的積木塔倒了,我正準備應對一場“暴風雨”,卻只見他深呼吸了幾下,然后說:"媽媽,我現(xiàn)在很生氣,但我要先冷靜一下。"
那一刻,我知道情緒的種子已經(jīng)在他心里發(fā)芽。
兒童教育專家丹尼爾·西格爾指出,早期情緒教育不僅能減少當下的行為問題,更能為孩子奠定終身的情緒健康基礎。這些能力將影響他們未來的人際關系、學業(yè)成就甚至職業(yè)發(fā)展。
03
給父母的實用小貼士
孩子脾氣并不是生來就暴躁的,只是在早期教育中被我們忽視了情緒引導。
我們要明白:
1. 情緒沒有好壞:
一定要告訴孩子,生氣、傷心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去如何表達出來。
2. 做情緒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首先要讓孩子看到我們是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的。他們會從看到的我們的方式中卻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3. 創(chuàng)設安全環(huán)境:
平時,還可以在家里設立一個"冷靜角",放上一些軟墊、繪本或者減壓玩具。讓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到這個“冷靜角”待一會兒,或者發(fā)泄一下,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4. 耐心等待:
情緒管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覺得自己說過一次,孩子就得馬上掌握。我們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慶祝和鼓勵他的每一個小進步。
正如《蘇菲的憤怒選擇輪》所展示的,當孩子學會識別和表達情緒,他們就能從情緒的囚·徒變成情緒的主人。而這把鑰匙,正握在我們父母手中。
養(yǎng)育之道無他,唯愛與耐心。
當我們教會孩子與情緒共處,就等于給了他們一份受益終生的禮物。
職場二胎媽媽,專注家庭教育和孩子心理健康,分享育兒知識和好書,和孩子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