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上的4060,實測中的660Ti?一顆被寄予厚望的國產GPU芯片,在官方豪言與實測數據的巨大鴻溝間,引爆了中國半導體產業最尖銳的質疑聲浪。
01
PPT神話與數據現實的碰撞
2023年5月底,礪算科技實驗室燈火通明。當工程師們看到屏幕上首次亮起的啟動畫面時,歡呼聲幾乎掀翻了屋頂——中國首款6nm自研GPU芯片G100成功點亮。
公司宣稱這款基于TrueGPU架構的芯片性能將對標英偉達RTX 4060,支持DirectX 12、Vulkan 1.3等主流圖形API,并融合了AI加速能力。
礪算科技在官方公告中充滿信心地宣布,其自研TrueGPU架構是“業界第一個融合了高性能圖形渲染和高性能人工智能推理能力的GPU架構”。公司強調這是從零開始構建的自主架構,區別于依賴第三方IP授權的技術路線。
市場迅速沸騰,有報道稱G100已收獲“逾億元預訂單”,車企和云服務商排隊等待測試,甚至有國產電腦品牌預留了年底的產品線檔期。更引人注目的是,礪算聲稱其NRSS神經網絡渲染技術“畫質提升能力比肩DLSS、FSR等國際先進超分辨率技術”,如同為傳統渲染引擎裝上了“智能畫筆”。
在技術細節上,礪算科技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TrueGPU架構能輕松應對高分辨率、高幀率的3A游戲場景,滿足專業圖形設計軟件的嚴苛要求,AI算力更是“數倍于市面AIPC”。
然而6月下旬曝光的測試數據卻呈現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在OpenCL基準測試中,G100得分僅15524分——這個分數意味著什么?它僅比13年前發布的GTX 660 Ti高出些許,甚至與某些旗艦手機中的集成顯卡相當。而官方對標的RTX 4060得分則高達101,198分,是G100的6.5倍。
測試平臺配置顯示,G100僅有32個計算單元,核心頻率最低300MHz(最高未公開),顯存容量僅256MB。這些參數遠低于主流顯卡水平,引發了更多質疑。
冰冷的數字引發海外科技媒體一片嘩然。有媒體直言:“性能對標RTX 4060?這引發了巨大疑問,我們從未見過中國制造的顯卡能接近這一水平。”
巨大的期望與殘酷的實測落差,瞬間將這顆承載著國產GPU希望的芯片推上風口浪尖。
02
實測數據解析
參數異常與性能困境
測試數據揭示的硬件規格更添疑云。Geekbench顯示這款被識別為“礪算7G100”的芯片僅配置了256MB顯存,基礎頻率低至300MHz。
這些參數與當代顯卡標準相去甚遠。作為參照,英偉達三年前發布的RTX 3060都配備了12GB顯存。業內分析人士立即指出異常:256MB顯存很可能是驅動程序誤報,而300MHz的超低頻率則可能是固件或芯片本身限制的臨時設定。
面對質疑風暴,礪算科技隨后緊急發布澄清聲明:“芯片仍在性能測試過程中,目前測試進展符合預期。公司近期未向外界發布任何產品技術細節。”
聲明特別強調,此次曝光的跑分“僅反映了產品開發調試初期的狀態,并不代表G100的最終性能”,也未能反映其在圖形渲染和AI加速方面的真正實力。公司承諾產品將于7月底正式亮相。
然而這份聲明未能平息所有疑慮。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即使考慮初期調試因素,從300MHz頻率提升到現代GPU常見的1.5-2GHz范圍,性能差距仍難在短期內彌合。
03
技術挑戰的冰山一角
這場爭議背后,暴露的是中國GPU產業面臨的深層技術困境。多位半導體專家分析,驅動優化是國產GPU廠商的普遍短板。
如同英特爾Arc系列顯卡的曲折歷程所證明的,對新入局的GPU廠商而言,構建穩定強大的驅動程序生態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驅動不完善可能導致硬件識別錯誤、性能釋放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
礪算的TrueGPU架構本身也面臨兼容性質疑。作為全新自研架構,現有跑分軟件和監測工具可能水土不服。一位行業觀察家指出:“對于一個從零打造的獨特新架構,現有的測試工具難以提供準確參考價值。”
更深層的挑戰在于生態系統建設。GPU性能不僅取決于硬件規格,更依賴于游戲引擎優化、開發者支持等軟實力積累。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點亮芯片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讓它真正裝進千萬設備才是真正的挑戰。”
04
礪算科技是誰?
突圍者的雄心與技術路線
礪算科技成立于2021年,核心創始團隊擁有超過15年的GPU研發經驗。創始人宣以方是GPU領域資深專家,曾參與創立老牌圖形技術公司S3,主導出貨量達2000萬顆的Trio圖形芯片開發。
聯合創始人孔德海是中國第一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師,牛一心則是業界首個S3D圖形引擎研發者,曾負責全球第一代3D加速GPU芯片ViRGE開發(累計銷量超1億顆)。
TrueGPU架構(代號“盤古”) 的技術路線有其創新之處:通過“unified shader+tensor engine”核心運算單元,實現圖形與AI任務的動態資源分配。這種融合架構在智能座艙等場景具有優勢,可同時處理導航渲染和語音識別。
在制造方面,G100采用中芯國際6nm工藝,與華為昇騰920 AI芯片相同制程。項目研發始于2021年,原計劃2023年推出,但因資金問題延遲。關鍵時刻,母公司東芯半導體注資2億元,推動項目繼續。
05
國產GPU的真實水平
追趕中的技術代差
國產GPU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并非孤例。行業數據顯示,在AI GPU領域,華為升騰Atlas 300T的FP16計算性能約為英偉達A800的90%,但考慮到組網技術和軟件生態等競爭壁壘,實際有效算力差距更大。
英偉達已推出性能更強的H系列,下一代B系列產品也已發布規劃,國產GPU的追趕之路依然漫長。
礪算G100的困境折射出整個國產GPU產業的挑戰。摩爾線程、壁仞科技和礪算科技作為國產GPU三劍客,創始團隊均有國際頂尖GPU企業背景,但將技術理想轉化為商業產品需要時間沉淀。
一位游戲玩家的評論代表了用戶群體的普遍心態:“當年某國產顯卡跑《原神》都卡成PPT,這次能流暢玩3A大作才算真本事。”
06
點評:前路在何方?
面對性能爭議,礪算工程師團隊正全力投入調試優化,向臺式機、筆記本等終端適配沖刺。7月底的正式亮相將成為決定性的考驗時刻。
更深遠的挑戰在于產業生態建設。中國GPU企業需要構建從硬件到軟件的完整生態閉環。這既包括底層驅動的持續優化,也需要吸引開發者為其平臺創作內容,形成良性循環。
行業分析師建議采取務實的產品路線圖:初期聚焦特定應用場景如云桌面、專業可視化等B端市場,積累技術經驗和口碑,再逐步進軍消費級顯卡市場。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