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徐州中院透過復雜民行交叉糾紛,精準鎖定200余名清潔工60萬余元欠薪無爭議事實。依托府院聯動,以優先保障勞動者權益為核心,促成工資先行支付、行政爭議一攬子化解方案,高效破解群眾“討薪難”。
轉包埋隱患
欠薪起波瀾
2023年6月,邳州某單位(以下簡稱“某單位”)將“環衛一體化”項目發包給甘肅建投某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投公司”)。雙方《承包合同》明確約定,建投公司需足額配置人員、規范用工,并確保按月足額支付包含保潔員(含司機、片長)在內的工資。然而,項目運營中出現了層層轉委托:建投公司委托其全資子公司甘肅某某發展有限公司實際運營,該發展公司又將項目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給安徽某某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復雜的轉包鏈條最終導致嚴重后果:200余名一線保潔員2023年7月至10月的辛勤付出未能換來及時報酬,合計60萬余元工資被長期拖欠。面對勞動者的困境,邳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邳州市人社局”)依法履職,向責任主體建投公司發出《限期改正指令書》。因建投公司逾期未改正,邳州市人社局依法作出《勞動保障監察行政處理告知書》及最終的《行政處理決定書》,責令建投公司支付拖欠工資60萬余元。
建投公司對《行政處理決定書》不服,向徐州鐵路運輸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該決定。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后,建投公司向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穿透爭議核心
聯動紓解“薪”憂
徐州中院行政庭承辦法官接手此案后,敏銳地發現案件背后交織著復雜的民事糾紛——建投公司因與某單位就《承包合同》中除清潔工工資外的其他款項存在爭議,已在邳州市人民法院提起了承攬合同民事訴訟。
承辦法官穿透復雜的法律關系,精準鎖定本案的核心無爭議事實——200余名清潔工被拖欠工資的具體數額(60萬余元)和應發期限(2023年7-10月)是各方均無異議的關鍵點。盡快解決這200余名基層勞動者的“薪”憂,是化解矛盾、實現案結事了的首要目標和突破口。
秉持“優先保障勞動者權益、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的理念,徐州中院主動作為,積極啟動府院聯動機制。承辦法官與邳州市人民法院、邳州市人社局密切溝通協作,打破部門壁壘。調解中,法官以“確保勞動者工資優先支付”為核心目標,情理法交融,分頭與建投公司、某單位深入溝通,耐心釋法明理,剖析各方核心利益訴求與矛盾癥結,尋求最大公約數。
經過不懈努力,各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某單位與建投公司就200余名清潔工2023年7-10月工資支付達成明確的履行協議,確保勞動者被拖欠的工資款得到優先、足額保障。建投公司撤回行政訴訟上訴;徐州鐵路運輸法院據此撤銷一審判決;邳州市人社局撤銷涉案《行政處理決定書》。行政爭議得以一攬子解決。建投公司與某單位之間關于《承包合同》的其他價款爭議(不含已解決的清潔工工資部分),繼續由邳州市人民法院依法審理。
司法為民暖人心
實質解紛樹典范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徐州中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全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生動寫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面對“民行交叉”的復雜糾紛,法院沒有機械辦案、就案辦案,而是穿透表象,直擊“拖欠勞動者工資”這一無爭議的實質性問題。通過府院聯動機制,優先調解解決最緊迫的民生痛點(工資支付),同時剝離關聯民事爭議另行依法處理,極大節約了司法資源,顯著提升了糾紛解決的效率與效果,是踐行“一次性實質解紛”理念的典范。
本案的圓滿解決,是府院聯動機制發揮實效的典型案例。法院的積極協調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務實配合,不僅高效化解了眼前糾紛,也為規范公共服務外包領域敲響了警鐘。它深刻啟示政府,在將公共服務(尤其是涉及大量一線勞動者的項目)外包時,必須強化法治思維和底線意識——要完善外包制度設計,嚴格承包商資質審核和履約監管,切實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同時履行好政府自身的監管責任和民生兜底責任,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任何環節都不落空,讓公共服務真正惠及民生。
供稿:行政庭 李為良
審核:張演亮 褚紅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