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的北約峰會上,澤連斯基的發言像一把手術刀,直接剖開了俄烏戰爭背后隱藏的全球供應鏈網絡—— 無端 點名中國公司 是俄羅斯戰爭機器的“幫兇”。#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這話絕非臨時起意——烏克蘭正試圖用最尖銳的方式,把歐洲的安全焦慮和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角色捆綁在一起。這場指控的本質,是基輔在彈藥與資金雙缺的絕境中,對西方陣營的一次精準道德施壓。
(圖1)
澤連斯基(如圖1)的指控清單很有講究:俄羅斯、伊朗是明面上的“邪惡軸心”,而中國公司被單列出來,暗示的是另一種更危險的合作模式——不是直接輸送坦克導彈,而是通過機床、微芯片、化工產品這些“軍民兩用”物資,讓俄羅斯的軍工生產線保持運轉。
基輔聲稱20家俄軍工廠依賴中國原料,這個數字未必精確,但戳中了西方的痛點:制裁網已被鉆得千瘡百孔。更微妙的是,他特意提到“臺灣部分”和歐美企業也在鏈條中,等于把所有人都拖下水,誰也別想獨善其身。
中國的否認在意料之。一架俄羅斯無人機里可能有深圳的電路板,一枚導彈的推進劑或許來自山東的化工廠,這些商品在海關單據上永遠不會標注“軍用”。
西方官員過去一年不斷放出風聲,說發現中國企業的“間接援俄”,卻遲遲不敢全面制裁,恰恰暴露了他們的兩難:既要打擊俄羅斯,又沒有確切證據,甚至還怕徹底得罪全球制造業中樞。澤連斯基此刻把這事端上北約臺面,就是要逼歐洲在中國和烏克蘭之間二選一。
(圖2)
烏克蘭的戰術非常清晰——把自身存亡和歐洲安全畫上等號。
有意思的是,澤連斯基還開始說俄軍(如圖2)正策劃對北約領土動手,這話情報含量存疑,但恫嚇效果拉滿。
當他說“摧毀俄羅斯幻想”的唯一方法是切斷所有援俄鏈條時,潛臺詞是:你們歐洲人今天省下的每一歐元軍工投資,明天都會變成射向基輔或華沙的導彈。這種話術在2022年可能被看作危言聳聽,但在俄軍拿下阿夫杰耶夫卡、前線烏軍每天炮彈短缺的今天,歐洲政客們不得不掂量其中的代價。
俄羅斯的戰爭經濟學正是這套邏輯的鏡像。普京把石油收入變成炮彈的生產線,伊朗提供無人機技術,再加上通過迪拜或阿拉木圖轉運的中國精密儀器——這些拼圖組合成的,是一個比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堅韌得多的戰爭機器。
澤連斯基特別提到俄軍裝備里發現了北約成員國零部件,這記耳光打的是歐洲自己的虛偽:制裁令下,德國機床商可能只是“不小心”賣給了土耳其中間商,法國芯片企業或許“沒注意”最終用戶是莫斯科郊外的兵工廠。當他說“每個部件都在延長戰爭”時,海牙會場里的歐洲代表們恐怕如坐針氈。
(圖3)
北約的應對之策暴露了更大的結構性矛盾。澤連斯基呼吁各國把軍費提到GDP的5%,這數字比現有2%目標翻倍還不止,但現實是連德國這樣的領頭羊都在為是否批準金牛座導彈(如圖3)糾結半年。
歐洲的困境在于:既要維持福利社會,又要武裝到牙齒;既想擺脫對美國軍火的依賴,又沒能力短時間重建自己的國防工業。
烏克蘭提出的“聯合生產無人機”看似雙贏方案,可當澤連斯基說他們年產800萬架無人機的潛力因缺錢閑置時,暴露出的是西方援助的致命短板——給現成武器比投資生產線更容易通過議會表決。
說白了,為何澤連斯基在海牙一直點名中國,他其實也知道這沒有證據,但還是玩了一場高風險的心理游戲——用公開指控倒逼歐洲切斷所有援俄渠道,包括那些隱形的技術泄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