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碳纖維優秀的性能使之成為低空飛行器材料的剛需選擇,其中龍頭有何優勢?低空飛行器的心臟和大腦又有那些企業掌握?
低空經濟的爆發式增長,本質上是一場由技術驅動的供應鏈革命。過去兩年,市場熱炒的“低空概念股”中,有很多企業僅通過業務延伸或概念關聯蹭熱度,其低空相關營收占比很低,且缺乏實質性技術突破。但部分頭部企業已構建起“材料-核心部件-整機適配”的垂直能力,成為產業鏈真正的“戰略卡位者”。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征在于:技術壁壘足夠高、客戶綁定足夠深、產業化路徑足夠清晰。
在此前文章中,我們就低空經濟領域整機制造企業情況與讀者進行了分享,本期我們聚焦低空經濟的上游最核心的碳纖維、動力系統和航電系統三大賽道,選取優質龍頭企業與讀者朋友們分享。
碳纖維:輕量化革命的基石
碳纖維優秀的性能使之成為航空航天以及低空飛行器材料的剛需選擇,比如,國產C919客機通過采用T800級碳纖維夾層結構,成功實現了飛機減重25%的目標,同時燃油效率也得到了15%的提升。eVTOL具備綠色電動、噪音小、運營成本低等特點,是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根據StratviewResearch數據,任何eVTOL項目中使用的復合材料,幾乎無一例外選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作為主要機體結構,eVTOL所使用的復合材料中90%以上是碳纖維復合材料。根據德邦證券測算,單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對碳纖維的需求為100公斤至400公斤。因此,隨著低空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預計近幾年碳纖維市場規模將穩步增長,隨著新材料相關政策的賦能,碳纖維未來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光威復材(300699.SZ)作為國內碳纖維全產業鏈龍頭,在低空經濟領域展現出了其價值所在。公司依托自主可控的碳纖維技術體系,構建了覆蓋T300至T1100級、M40J至M65J級的全譜系產品矩陣,其高強高模碳纖維及預浸料產品在低空裝備輕量化領域具備核心優勢。
從技術壁壘與產品適配性來看,公司濕噴濕紡、干噴濕紡雙工藝突破,使碳纖維具備高強度、耐腐蝕等特性,適配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低空裝備對減重(結構減重達25%-40%)和耐疲勞性的嚴苛需求。其開發的單向/斜紋/超薄織物已應用于國內首款適航認證電動飛機,并參與多款無人機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制造,形成從材料到制件的系統解決方案能力。
另外,作為中國商飛首個碳纖維PCD供應商,GW300碳纖維在民機及低空裝備領域收入同比激增495%,艙內阻燃預浸料通過商飛認證,深度綁定國產大飛機產業鏈。
另一家長期專注于高性能碳纖維創新研究的公司是中復神鷹(688295),其實現了高性能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突破,產品規格覆蓋 1-48K 的大小絲束,形成了高強標模型、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型全系列的碳纖維品種,實現了聚丙烯腈碳纖維可商品化產品的全覆蓋。其M40J級產品已通過中國民航局適航認證,為小鵬匯天X3折疊翼提供主承力結構,疲勞壽命較傳統材料提升3倍。
目前,中復神鷹已經開展中溫增韌樹脂體系研究,首次開發了面向低空經濟應用領域的預浸料產品;其研發的中溫環氧預浸料正在無人機機臂上開展驗證,實現產品在新場景中的應用拓展。另外,其T800碳纖維預浸料研制及應用項目也在推進之中。
動力系統:低空飛行器的心臟
動力系統被譽為低空飛行器的心臟,是低空經濟從概念走向落地的核心引擎,其性能直接決定了低空飛行器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場景適應性。
提到動力系統,就不得不說我們此前文章中提到的“摩托變飛機”的宗申動力(001696),這家以摩托車動力系統起家的企業,如今早已化繭成蝶,成為國內專業化中小型動力機械產品制造基地之一,在通用機械、摩托車動力、航空活塞動力等中小型動力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在低空經濟領域,其低空飛行器航空動力系統集成服務商,其核心投資價值在于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中小型航空動力解決方案能力,深度契合低空經濟產業化需求。另外公司也完成了燃油活塞動力、混合動力和渦輪動力全譜系布局,在整個中小型航空動力領域,公司競爭優勢明顯。
低空經濟方面,宗申動力是通過子公司宗申航發開展業務的,主要為旋翼、固定翼等通航飛機和無人機等航空飛行器提供動力系統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已在彩虹無人機、翼龍無人機以及騰盾無人機等多款機型上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其已經啟動分拆上市計劃,其子公司宗申航發于2023年6月30日已獲得重慶證監局上市輔導備案的受理。公司表示,宗申航發立足“中國領先的中小型航空動力系統集成服務商”定位,朝著打造最具性價比的航空動力產品的目標前進,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和航空動力供應鏈穩定性提供強勁動力支撐。
在研發方面,目前宗申動力研發的植保無人機充電發電機產品已經上市,產品功率在上代基礎上提升20%。此外,其航空發動機及螺旋槳產品也進入研發階段,新產品預計將提升產品性能、功率,實現產品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
航電系統:智能化的神經中樞
航電系統包括通訊、導航、監控、控制等多種功能的一個復雜系統,被比喻為低空飛行器的大腦和五官,也是低空飛行器的神經中樞,主要用于保障低空飛行器在復雜環境下的安全運行。
中航機載是國內機載龍頭企業,其參與了大飛機C919、AG600、MA700 研制,建立了民機機載系統研制體系,其多家子公司為 C919 項目配套供應商。就低空經濟而言,其為直升機、通用飛機、無人機、e-VTol等產品進行機載系統配套。
中航機載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通用航空運營及空域管理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依托自主研發的航空電子、飛控系統和新能源動力,公司支撐中航工業打造了系列無人機/eVTOL平臺,涵蓋長航時偵察、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多場景應用。
同時,中航機載大力投入低空經濟產業相關研發,2024年,公司累計投入科研資金近億元,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低空機載產品譜系。公司所屬子公司已與多家低空經濟領域頭部eVTOL企業形成系統級、部件級配套合作,提供滿足適航標準的機載計算機、航空電子、傳感器、電源動力、機電作動成熟產品。其中,低空經濟整機龍頭企業中無人機和航天彩虹均是中航機載的客戶。
對于未來的發展,中航機載表示,將持續加大對低空經濟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關注和投入,堅定發揮航空機載產品鏈主帶頭及引領作用,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強化能力建設。
投資價值與風險的雙重鏡像
具備技術獨占性、客戶深度綁定、政策敏感度高的企業正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光威復材T300至T1100級碳纖維、宗申動力的動力系統、中航機載的航電系統,均是企業強大研發能力的結晶,也是企業成為行業龍頭的重要支撐。
然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風險始終如影隨形。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若加速商業化,可能重構動力系統競爭格局;部分企業PE已經十分高,但業績兌現周期長達數年,需警惕戴維斯雙殺。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研究舉例之用,不做買賣推薦)
本文來源:經鑒
監制:張倩
編輯:李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