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軌跡始終與國家經濟脈搏同頻共振,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營收、凈利潤雙雙增長,甚至凈利潤兩位數增長的亮眼成績單,彰顯其韌性與活力。
徐工集團的財報數據,也勾勒出了徐工在行業周期波動中,以財務韌性為基、全球布局為翼、技術創新為核的發展路徑,正加速從中國龍頭向全球標桿的跨越。
徐工財務韌性十足,輕松穿越行業周期
在工程機械行業調整期,徐工機械展現出強勁的財務韌性,通過優化結構與提升效率,實現了盈利質量的逆勢提升,為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2024年,徐工實現歸母凈利潤59.76億元,同比增長12.20%;扣非歸母凈利潤57.62億元,同比增幅達28.14%,呈現出“扣非增速高于歸母增速”的良好態勢。
這種“量縮利增”的背后,是公司毛利率與凈利率的雙提升,全年毛利率同比提升1.75個百分點至22.55%,凈利率提升0.89個百分點至6.53%,反映出產品附加值與成本控制能力的雙重優化。
2025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延續向好,實現營收268.15億元,同比增長10.92%;凈利潤20.22億元,同比增長26.37%,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暴增257.23%至8.26億元,盈利質量顯著改善。
現金流層面,2025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暴增257.23%至8.26億元,與存貨減少9.7億元、應收敞口壓降8.3億元形成聯動,反映出營運效率的實質性改善。
與此同時,徐工機械2024年資產負債率降至62.4%,較上年壓降2.07個百分點,進一步印證了其“控風險、提質量”的經營成效。這種“利潤增長+現金流改善+負債優化”的三重奏,構成了徐工穿越周期的財務安全墊。
研發投入則彰顯了其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2024年56億元的研發投入(占營收6.11%),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更直接投向電動化、智能化等關鍵領域——徐工漢云的HANYUNOS系統聚焦智能制造與無人化場景,成為技術附加值提升的“轉換器”。這種將研發投入轉化為產品溢價的能力,正是其毛利率持續提升的底層邏輯。
業績增長表現穩健的背后,是徐工機械多維度布局的結果。例如,在"雙碳"目標與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徐工機械以前瞻性的技術布局,在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加速突破,構建起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2024年,徐工汽車新能源重卡銷量達1.44萬輛,總銷量和市占率連續兩年位居行業第一,其中換電重卡為支柱產品,非常有市場競爭力。
而在工程機械領域,徐工新能源產品收入、電動裝載機收入漲勢喜人。與此同時,其新能源連續油管泵車等新產品成功應用于古龍頁巖油開采,綜合油耗大幅降低,噪音也隨之大幅減少。
技術研發上,徐工構建了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體系。例如,2019年成立新能源院,2022年設立上海氫能技術研究所,形成了"三電"系統的自主研發能力。2025年推出的全新4米4純電輕卡漢界,擁有行業最大的21.3立方米貨廂,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智能化轉型方面,徐工以"智改數轉網聯"為牽引,打造了多個智能制造標桿項目。工程機械高端傳動件5G全連接智能工廠成為徐州市唯一入選江蘇省5G工廠的項目,與華為合作的“F5G全光工廠樣板點”,總體能耗直線下降,交付周期也不斷縮短。
在產品智能化方面,徐工推出的智能服務平臺實現了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率先實現路面施工、露天礦山等主流場景規模化無人作業。
據了解,數據顯示,徐工年度研發投入占比每年保持在5%以上,累計獲得1.2萬件有效專利,65款核心零部件達國際水準。正如徐工集團董事長楊東升所言:“客戶施工現場的每一個痛點,都是徐工技術創新的起點。”
以高端制造向國際化進階,全球破局初見成效
據觀察,在國內市場調整的背景下,徐工機械的國際化戰略成為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通過“一帶一路”深耕與高端產品突破,正加速向全球工程機械巨頭邁進。
徐工機械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徐工境外收入達416.87億元,同比增長12.00%,占營業收入比重提升至45.48%,較2022年的29.67%實現跨越式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司的營銷網絡覆蓋全球19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海外基地,徐工已在巴西、德國等地建立15個海外制造基地,依托330家海外經銷商、2000余服務網點,構建起覆蓋全球的營銷服務網絡。
以巴西基地為例,徐工機械已形成包含生產工廠、銀行、研究院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體系,本地化率不斷提升。
而在非洲,徐工成功中標全球最大未開發鐵礦——幾內亞西芒杜礦山項目,合同總金額近8億元;在南美,2024年向智利交付首臺XCA750SA全地面起重機,這是中資品牌出口智利的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
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標志著中資品牌成功進入智利超大噸位起重機市場,更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國際化進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與此同時,在高端產品領域,徐工也展現出顯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公開數據顯示,早在2022年,徐工重型更是蟬聯“全球移動式起重機榜首”,并在全球最大起重機械制造商20強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實力不容小覷。
彼時,其輪式起重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高達近60%,在國際市場上也穩居30%左右,在全球起重機械品牌服務型制造商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2024年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上,徐工展示的XCA4000全地面起重機是全球最大噸位、最大起重能力的輪式起重機,XZE16000則是全球最大噸位電驅水平定向鉆機,技術實力領先全球。
相比之下,主要競爭對手三一重工在起重機械領域的營收卻遠不及徐工機械,其毛利率與徐工,集團相比,也不占優勢。由此也凸顯出,徐工在高端市場的領先地位。
從增長動能看,徐工海外收入增速持續領先行業,近兩年也保持著穩健增長,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未來也十分可期。
隨著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中國企業出口份額的提升,徐工作為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第四,憑借在高端產品和新能源領域的優勢,海外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三維共振下,徐工機械邁入新的增長周期
可以預見,在扎實的基本盤之下,徐工機械的發展前景將在政策、技術、市場三維共振下持續向好,未來也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周期。
首先,在政策層面,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雙碳"目標為新能源工程機械提供長期政策支持,設備更新政策加速落地,相關需求也將迎來爆發期。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根據設備壽命周期測算,2025年挖掘機更新替換量將達12.89萬臺,較2024年增長60%。
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據海關數據整理,2025年1至4月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189.47億美元,同比增長8.51%。其中進口金額8.77億美元,同比下降0.86%;出口金額180.7億美元,同比增長9.01%,徐工作為行業龍頭將充分受益。
技術層面,可以預見,徐工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的持續投入,將推動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按照其第一季度的研發投入力度,其2025年全年的研發強度,也有望恢復至行業領先水平。
而隨著"三電"系統等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智能化工廠和產品的普及,徐工將在高端制造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引領的質變。
市場層面,工程機械行業已進入筑底回暖階段,2025年一季度挖掘機國內銷量同比增長38.3%,國內外市場同步回暖。徐工12類主機產品內銷占有率實現增長,16類主機綜合市場占有率保持第一,隨著國內基建投資加速和全球市場拓展,公司業績有望持續增長。
結語
綜合來看,徐工機械正處于從“中國龍頭”向“全球巨頭”跨越的關鍵時期,財務韌性為發展筑基,全球布局打開增長空間,技術創新培育新動能,三大維度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公司在新一輪增長周期中實現質的飛躍。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徐工機械未來可期,未來也將在全球舞臺上展現中國裝備制造的實力與擔當。
期待在國家宏觀政策與出海紅利的雙向驅動下,徐工機械能夠在未來的市場博弈中,再下一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